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唐关注 > 今日要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县域经济看特色】河北滦南:乡村振兴鼓了“钱袋子” 暖了心窝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冯喆 邢丁
2019-09-10 23:12:00
分享:

滦南县曹杨碾村。记者 邢丁 摄

  长城网唐山讯(记者冯喆 邢丁)“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产业振兴,让农民群众过得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搞好环境整治,真正让群众住得舒适舒心,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我们要践行的民生第一责任。”滦南县委书记艾文志告诉记者。

  近年来,滦南县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示范引领、连片打造”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了以胡各庄镇、姚王庄镇、坨里镇部分村庄为主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特优产业迅速发展。

滦南县沈营村。记者 冯喆 摄

  产业振兴 鼓起农民“钱袋子”

  来到滦南县姚王庄镇,连绵的蔬菜大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了解,姚王庄镇是冀东地区有名的蔬菜之乡,被河北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蔬菜基地”,成功通过“河北省农业品牌示范区”验收,部分品种已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全镇拥有蔬菜大棚12800余个,年产蔬菜40万吨,年产值达到6亿元。

  “我们村早就没有闲置的土地了,乡亲们要么种棚菜,要么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其他种植户,干起了大棚被、卷帘机等大棚配套生意,忙活一年都不少赚哩!”姚王庄镇曹杨碾村书记曹树光告诉记者,2018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今年的蔬菜长势好、价格高,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们的收入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姚王庄镇在发挥传统的蔬菜种植优势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镇建有30家大棚设施生产销售企业,近千人从事大棚骨架、草帘生产、种子、农药、棚膜销售、蔬菜销售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滦南县坨里镇瑞中景农业科技示范园火龙果大棚。记者 邢丁 摄

  在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同时,滦南县还进行了向高端现代农业转型的探索,在滦南县坨里镇,“太空蔬菜”和“南果北种”的各种水果正渐渐成为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原来火龙果长在“仙人掌”上,百香果长在藤上,我们北方的黑土地竟然能长出南方的水果,而且口感比超市里的进口货还要好,真是又惊又奇!”在滦南县坨里镇瑞中景农业科技示范园采摘水果的游客告诉记者。

  “瑞中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唐山市首家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目前,火龙果、百香果等南方果品的“南果北种”技术已逐渐成熟。未来将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种植火龙果,打造成集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园区。”滦南县坨里镇镇长牛静告诉记者。

滦南县坨里镇瑞中景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果北种”的火龙果。记者 邢丁 摄

  据了解,近年来,滦南以集约化、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市场主体,全面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共建成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6家,其中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5家,各类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28.7亿元,年实现产值76.1亿元,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1%。

  同时,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建成姚王庄、安各庄果菜,陈各庄生猪,柏各庄水产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并在北京新发地等大型批发市场设立了滦南农产品专销区,实现了滦南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有效对接。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1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河北省县域经济30强。

滦南县李营村。记者 邢丁 摄

  绿色银行 绿化苗木变身“摇钱树”

  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在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之路。密植的白蜡树苗长大后,大树能卖到1000元,小树能卖600~700元,一年就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

  既能绿化村庄,每年又能给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栽小树、卖大树的循环,做成了村集体生钱聚财的“绿色银行”。把村庄的每一块绿地都变成了创造财富的“摇钱树”,把每一条街道都成了盘活经济的“聚宝盆”,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有了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便有了乡村振兴的坚固基石,在促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滦南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引导各村建设“绿色银行”,探索推广“绿色+”模式,倾力打造乡村生态振兴新样板,不但把村庄绿化做成了一项基础产业,而且发展与壮大了各村村集体经济。全县74个集体经济为零的村100%脱离空白,全县116个村靠村绿化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滦南县曹杨碾村村景。记者 邢丁 摄

  环境治理 美丽乡村换新颜

  “经过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多年积沉的垃圾得到了清理,还粉刷了墙体、修建了花墙、栽种了丁香、海棠、紫叶李等景观树木、安装了路灯……,现在的村庄绿了、美了、亮了,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滦南县青坨营镇北杨庄村支书刘智永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滦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唐山市率先完成了市场化运营。2019年,采取“村企联合、清运分离”的方式,将村内街道清扫、垃圾收集交给镇村负责,将垃圾运输通过招标的方式交给企业负责,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权责明确、运转高效,涵盖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各个环节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

滦南县李营村正在翻修村庄公路。记者 邢丁 摄

  据了解,今年,滦南开展了以村庄“两面净”、积陈垃圾清理、河道深度整治、国土绿化为重点的“四大”攻坚行动,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共清运积陈垃圾8.2万车次、100余万吨;把境内10条河道进行重点整治,对河道及两侧违规建筑及河道垃圾、树障进行彻底清理,累计清理河道28万延长米;实施了农村全域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完成绿化村庄310个。

  “每天一大早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已成为村民的习惯,街上的每一片落叶、每一根杂草都怕影响村里环境,一年365天都这样,村里干净了,心情也好。” 坨里镇闵庄村村民冯玉团告诉记者。

  绿树环绕,鲜花遍地,宽敞整洁的马路串联起一幢幢民居,一幅幅“天蓝、水碧、物丰、村美”的美丽乡村和谐画卷正在滦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关键词:滦南,乡村振兴,农村责任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