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唐山讯(张岩丽 记者邢丁 刘新梦)“悄悄话”、“高粱地”等乡土系列乐亭泥人,印有乐亭皮影、乐亭大鼓元素的冰箱贴、手提袋、磁性书签、首饰……近日,由乐亭承办的唐山文创及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上,众多烙有鲜明乐亭非遗印记的参赛作品格外吸睛。
作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乐亭,历经岁月更迭与文化传承,积淀了众多底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共拥有乐亭大鼓、乐亭皮影、乐亭地秧歌等19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与此同时,作为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域内农业及海洋海岛资源丰富,已形成了红、绿、蓝三色旅游大格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乐亭将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让非遗“活”起来,与旅游“牵手”,为乐亭旅游开辟了一条诗与远方携手前行的特色道路,不仅丰富和扩展了乐亭旅游地的文化空间,也让非遗文化大放异彩。
开发非遗体验,提升景区黏性。近年来,乐亭持续开展了“魅力非遗·相约乐亭”非遗体验进景区活动,让游客在看红色展览、赏绿色生态、观蓝色沧海的同时,也真切地融入非遗的“活态”场景。每逢寒暑假,李大钊纪念馆都会迎来红色研学游的高峰,一批又一批县内外中小学、院校和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拜竭伟人,寻找“初心”。由纪念馆、文化馆用乐亭大鼓、皮影等非遗文化形式联合编排的《悠悠滦水》、《丁香情》、《放鸟劝学》等表演节目,生动地还原了李大钊生前的一系列生活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将非遗文化融入红色教育,形式新颖有趣味!”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刘敏说,这样的研学形式让我对大钊先生的精神和思想有了深刻而具象化的记忆和认识。据了解,进入7月份以来,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共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其中参与研学游的学生和团体接近参观游客的40%。
牡丹芍药文化节、皮皮虾海鲜节、赶海节、采摘节……根据时令适时策划推出的各类节庆活动,不仅让来乐亭的游客在不同季节、不同景点体验不同的乐趣,也让节庆期间参演的乐亭皮影、地秧歌、吹歌、擂鼓等非遗文化声名远播。
中秋节期间,北京游客孙女士再次携同父母重返乐亭,目的就是听听地道的乐亭大鼓。“今年5月来乐亭看海,恰逢当地举办牡丹芍药文化节,没想到父亲对文化节上的非遗文化着了迷!”孙女士说,回家后她从网上下载了许多乐亭大鼓音视频。在乐亭这两天,父母专门走访了县城的3家大鼓书馆、观看了广场上演的非遗文化演出,过足了“听书”瘾。据不完全统计,国庆小长假期间,乐亭县博物馆及散落城乡的民俗馆、书馆等共接待旅游团、回乡家庭团及学生团万余人次。其中皮影展览馆天天爆满,游客们参与现场皮影雕刻、皮影操耍体验的热情高涨。
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让游客住下来“慢读细品”。乐亭根据市场所需开启了非遗“活化”传承模式新探索:为皮影、大鼓、地秧歌等演绎非遗资源提供平台,通过展演、体验等与旅游业相结合;加大对非遗工艺产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产品的宣传,以政府名义参加旅游商品展销会、推介会及评选比赛;实施非遗技艺生产计划性保护,在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同时,为非遗手工技艺作坊提供生产销售平台及政策扶植,刘美烧鸡、乐亭猪胰子、罗锅香油、吊桥烧饼等非遗手工制作技艺产品也已开发成为旅游商品,远销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