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唐山旅游频道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唐山频道>>旅游频道>>景区新闻

河北滦州古城:重建之城的文化复兴路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5-09-18 16:32: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初秋时节的滦州古城,明清风格、青灰色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更显清新淡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感觉身临画境。

  位于河北省滦县老城区内的滦州古城,是国家4A旅游景区,由滦县县委、县政府主导,规划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52亿元。2010年4月开工后,先后打造了韩国风情街、婚俗文化街、庙会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韩国女人街、缅甸玉石街、养生文化街等,已成为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人文古城。

  复建重塑的滦州古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效益与影响与日俱增。

  现在的滦州古城,京津冀旅游线路上被游客称为“黄金驿站”;当地人感觉古城留下了千年古县的记忆与乡愁;当地官员更是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下,古城更是当地从资源型经济向文化型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留住乡愁的城镇

  厚墙阔瓦的东城门上,书写着乾隆御笔的滦州二字。城内明清样式的建筑群中,游人如织。小桥流水,船上情歌对唱,颇具江南水乡风情。夜晚,热闹喜庆的祭火大典等活动,更有一番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情。滦州古城的景象,古老而又现代。

  公元923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始建滦州。1000余年的盛世光华中,滦州一直是繁华的核心地段。历史上18位皇帝巡游此地,清朝乾隆皇帝游历古滦州时更是留下了“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的评价。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滦州改州称县,滦州始称滦县。在1958年和1976年的两次地震中,原滦县县城遭受重创。

  千年文化,给滦州古城留下了太多记忆。

  今年85岁的郝志祥是土生土长的滦县人。“滦县的古建筑在我小时候比比皆是,但经历了两次大地震的浩劫之后,大多已不复存在,很多年轻人对于老城的记忆已经模糊。”郝志祥说,为了给“滦州古城”项目提供一个民间样本、找回故乡的“影子”,留下乡愁的记忆,自幼生活在古城的郝志祥开始查阅典籍资料,走访年长的街坊邻居和残存遗迹。凭借着早年对古建筑的记忆,耗时两年多,郝志祥用钢笔和毛笔白描出了400多幅关于古城的“样子”。

  在郝志祥老人的介绍下记者看到,这些古建筑图画囊括了乾隆行宫、滦州衙署、詹天佑大桥、李家大院等滦县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图,也记下了萧太后庙、大觉寺、关帝庙、文庙等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古寺图,以及偏凉汀水旱码头、滦州市面图、皮影戏等人文生活图画。

  “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古城,我们不能忘掉历史的记忆。”郝志祥说。

  “一座城可以消逝,但一个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不应消逝。”作为复建滦州古城的积极倡导者和全程参与者,滦县县委书记卢宏秋曾公开表示。

  说起建设滦州古城的背景。滦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永新介绍说,当时,关于“古城经济”正面临着一片楚歌之中,而作为拥有亚洲第一大铁矿的滦县,从资源型城市变向文化性经济转型确实需要十足的勇气。

  而当时的滦县,地震后新城正在崛起,古城却泥泞不堪,民居低矮破旧。

  滦县县委、县政府却将发展的眼光看向了古城,他们认识到,古城必须重建,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和记忆,因为这里是滦州人的根,是滦州人的希望。历史、文化的根脉需要载体,资源型经济向文化型经济发展需要载体,第三产业振兴,强县富民更需要载体。

  卢宏秋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枯竭,唯有文化资源会生生不息。”

  文化经济的集合体

  2010年4月,滦州古城重建,占地2000亩,其中占地888亩的旅游核心景区全面对外开放。其中,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再现明清建筑风格成为了古城建设的主基调。

  滦州城门钟楼、鼓楼的标志性建筑,也得到了重建。

  “小时候总是听老人滦州也有钟鼓楼,现在在古城都可以看到。”本地游客李明热情对记者说道。

  现在滦州古城,青砖漫道,雕梁画栋。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显得沉静温润。

  据滦州古镇置业公司副总经理钱汝富介绍,现在滦州古城,不仅成为了国家4A旅游景区,更是商业、文化、居住的综合体。而古城也正在全力打造缅甸玉石街、韩国女人街、青年文化创业街等十条特色街区,使古城真正成为了一个文化、经济的集合体。

  缅甸玉石商人拉蒙是古城最早的一批缅甸玉商。他经常和来自缅甸的几个同乡在门店前的柳树下围着一台木桌专心地玩着游戏。和拉蒙一样,在滦州古城的缅甸玉商有20多人。他们大多已在古城经营数年之久,用拉蒙的话说,已经把这里当作故乡。

  下午五点,王亚荣在滦州古城的烧烤店面已经收拾妥当,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王亚荣是河北省滦县老城区的居民。多年来一直从事餐饮行业,本地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二姐。2010年4月滦州古城开发建设,王亚荣家拆迁。“前面那块栋楼,用的就是我家的地。”站在自己饭店门口,指着东南方向的明清建筑。王亚荣记忆犹新。

  现在的王亚荣,在滦州古城小吃街的西面,紧靠古城水系旁开设了第二家烧烤店。王亚荣说,自己在滦县创业已经二十多年,从老城到新城,再到古城。她也切实感受到了古城的变化,也感觉得到了古城的日益繁荣,“古城环境优美,游客也越来越多。”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郭常春,今年4月将自己新创办的电商公司安置在滦州古城的青年创业街上。“这里环境优美、后勤服务不错,而且3年免租金、贴息小额贷款、物业补贴等优惠政策都让人心动。”

  如今,随着景区游客的增多,很多来自北京、天津的游客成为了他的客户。

  据共青团滦县委员会书记袁源介绍,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措施,滦县在滦州古城内开设了一条全长660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的青年文化创业园区,面向35周岁以下青年,推进艺术品交易、网络科技、艺术餐饮等文化产业创业。

  “滦州古城现在不单纯是一个旅游景点,更蕴含了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滦州古城置业公司副总经理钱汝富将古城更看作是一个完整产业链条。据钱汝富介绍,现在的滦州古城融合了文化、旅游、建筑、商业、人居五大要素,已经把传统的商业街、居住院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的综合保护和改造有机协调了起来。

  龙头作用的引领

  现如今的滦州古城,已经成为集滦州文化、经济于一体的集合体。“从无到有,有中生新,这一切在滦州古城都是最好的体现。”滦县县委常委、宣传宣传部长张永新说。

  据参与滦州古城开发建设的钱汝富介绍,“古”是古城的文化之本,滦州古城内有数不清的历史景观,光各类牌坊就有57处。古城建设过程中,以历史格局为依据,以传统街巷肌理为骨架,科学确定住宅、商业和景点建设的目标和模式。水是古城文化之魂,古城水系在整体保持北方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将城内水系与滦河统筹考虑,形成一个结构清晰、浑然一体的整体。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滦州古城已接待来自国内外各地游客3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游客将突破600万人次,与往年相比均有大幅提升。随着滦州古城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本地客商落户古城。

  滦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两环”黄金腹地,是连接华北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枢纽,素称“关西第一州”。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滦县抓住机遇,实施了以“滦州古城”为龙头引领的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如横山大觉寺、研山文峰塔、滦河水利风景区等。

  据张永新介绍,滦州古城项目引进来自云南的专业文化旅游古镇运营公司,立足于旅游业龙头,坚持在景区规划、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挖掘、复制和移植地方精品特色文化,广泛吸纳其他地方打造古城的成功经验,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把一些适合本地文化旅游市场消费特点的精品项目引进到古城来。

  对于滦州古城的定位和作用,张永新介绍说:“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滨水生态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商务休闲景观、产业创意景观等建设,将滦州古城打造成为打造成文化之城、产业之城、宜居之城、创意之城,探索出一条重建之城的文化复兴路。”

 

关键词:滦州古城,景区,文化

责任编辑:金宗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