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河北经济日报

滦南东黄坨镇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姚雪辉 邢丁
2021-06-17 09:30:58
分享:

  本报讯(通讯员姚雪辉 记者邢丁)一处处违建轰然倒地,一条条沥青路翻修一新,一个个地标格外醒目,天蓝、地碧、水清、花娇……东黄坨镇作为滦南县2021年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心镇,着眼高标准、高质量,以“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精准定位,坚持规划先行、党建引领、创新举措、科学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坚持规划先行。实施“196工程”,打造1条长约20公里、以健身骑行为主要方式的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途周边梁各庄等12个村环境形象提档升级;联起崔二民俗文化、崔三果品采摘、继善桥主题公园等9大项目工程节点,打造甘薯特色农业产业、青龙河观光垂钓、轻工企业文化、兔坨坑塘养殖等6大产业园。力争年内实现产业更具特色、环境美丽宜居、治理彰显成效、百姓凝心向党的新农村建设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组织新一届村干部赴李营村及外地先进镇村观摩,拓展思路,强化担当,强健了广大党员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大力弘扬“出义工、讲奉献”精神,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干事动力,在各项创建活动中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已成为常态,累计出义工800多人次;各村重制村规民约,注重自治、法治、德治,开展系列评先挂牌活动,村庄治理成效凸显。

  壮大特色产业。示范区内以甘薯产业和淡水养殖为两大支撑,甘薯种植面积达3万亩,成功获得“滦南黄坨甘薯”国家地标认证,培育了薯泽、酷薯等多家合作社,“薯管家蜜薯干”等品牌薯干远销全国各地,甘薯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闭合链条逐步完善,每年可实现百姓增收1000多万元;有淡水养殖精养池1万亩,通过引新品种、创新模式、高标准精细管理,提高了效益,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打造文旅小镇。设计旅游LOGO图标,多方展现示范区旅游亮点。依托清代“继善桥”、崔二民俗馆、青龙河观光垂钓等多个文化节点,追溯民俗历史,挖掘古桥传说,丰富文化氛围,放大乡情乡韵。投资216万元建造甘薯文化展销馆实行育苗试验、电商销售、亲子体验;投资150万元在青龙河沿岸建木栈道、竹竿挑灯笼、果品采摘园及花海;投资227万元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民俗文化村;投资225万元建造滨河景观带,展示清古桥继善文化,打造吃、住、游于一体的民宿体验游。

  目前,示范区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有效推进。拆除违建330处,并清整了各村所有垃圾点;栽植银杏、法桐等绿化苗木3.8万棵;更换路灯120盏;东玉坨村4000多平方米的带状公园、崔二村2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园、和泰大街沿线7000平方米铺砖工程及各村村庄标志性建筑、墙体立面喷绘、文化墙等全部完工。该镇党支部书记蒋佳同表示,一定要抓住创建示范区的有利机会,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让东黄坨镇彻底大变样,在全县率先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关键词:滦南,乡村振兴责任编辑:杜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