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区大新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一日工作侧记
田间送科技智“惠”众乡亲 ——丰南区大新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一日工作侧记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本报记者杨丽雪通讯员张旖旎周占领)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业部门技术推广的最基层机构,也是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小单位”。 11月11日,记者来到丰南区大新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采访。一见面,站长冯贺敬就乐呵呵地说,“我们虽是小单位,却承担着大任务呢!自推广站成立以来,农技人员一直坚持走街串户为农民服务,每当接到农户有关农作物种植方面的求助电话,我们就像随时待命的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农户的大棚里,排解农户的疑难问题。” 上午:为甜瓜“手术” 早晨8点刚过,大新庄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吕红梅就已经到了杜林村村民马步金的甜瓜棚。 马步金是远近闻名的甜瓜种植大户,拥有60个甜瓜大棚,现在正是甜瓜嫁接、育秧的时间,也是他棚里最忙的时候。每到这时,他都要雇佣一些乡亲来帮他嫁接育苗。甜瓜断根嫁接方法是冯贺敬站长给他带来的新技术,经过嫁接的甜瓜根系活力强、嫁接苗商品性好,甜瓜香甜可口。 “嫁接是个细致活,直接影响到瓜苗的成活率和成熟后甜瓜的质量。”吕红梅一边记录着秧苗的生长情况,一边向村民讲解正确的嫁接方法。 旁边的马步金边忙着嫁接瓜苗边说:“我们这儿的技术员,每到甜瓜生长期的重要时间段就赶过来,不用我招呼,记得比我都清楚。他们不仅给我带来新信息、新技术,还会带来一些好的品种让我试种。呵呵,‘有技术’的甜瓜可甜啦!” 下午:替番茄“会诊” 刚吃过午饭,冯贺敬站长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那边好像很着急的样子。挂了电话,冯站长带着郑贺臣二话没说驱车向东滩沟村驶去,并在半路上和我们说起原委——村民马子新的西红柿出问题了,整个棚的西红柿叶子都长满了黄斑,叶边缘成了彩色,结出来的全是淡橙色果实。有10多年种植经验的马子新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这让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一路疾驰。 不到20分钟,就到了马子新的西红柿大棚。冯站长仔细地看过叶片状况,又问清了叶片变化的具体时间,取了土样、植物样本并拍下了详细的照片,“具体原因,说实话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们可以先回站里联系一下农业专家,问问他们有没有好的方法,第一时间给你答复!” 没容得喝口水,他们又行色匆匆地返回了农技推广站。到了站里,郑贺臣赶紧去查阅资料,拿着土样、植物样本化验;冯站长马上联系熟悉的农业专家。很快,化验结果和专家的答复都反馈上来:西红柿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缺镁,不算大毛病。 下午4点,技术员郑贺臣已经将两袋镁肥送到了马子新的大棚里…… 正如该镇南董庄村菜农董陆峰说的那样: “村里谁家瓜菜有点大事小情,一个电话,农技推广站的技术员马上到。这农技站就像建在大棚边上似的!” 晚上:在村里“开课” 初冬的夜晚已有寒意,村内的街道显得有些冷清,但南董庄村民服务中心却甚是热闹。 晚上6点,农业技术培训准时开讲,今天的主讲是农技站实践经验丰富的蔬菜专家孙培博,内容则是村民们最需要的番茄、芹菜等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技巧。 “叶子长霉,一层一层的,还卷叶是咋回事啊?”村民问。“这是典型的叶霉病特征,药物这块可以控制住,但是室内温度、湿度也得控制。”专家答道。“防治芹菜黑腐病又有啥好办法啊?”“得及时摘除病株,然后合理安排栽培密度,深翻土地时还要清理干净残余枝茎,浇水适量注意通风排湿。”……屋外已是夜色浓浓,但村民和专家的交流一直继续着。 “现在光靠老经验种地不行了,还是得相信科学。白天种地,晚上学习,既不耽搁农活,还能多学知识,就是辛苦咱技术员了!”西滩沟村村民马俊勇说。 踏上回来的路时,时间已近晚上8点。这,普普通通的一天记录了大新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们最真实的一天,其实也是他们的每一天。 像这样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丰南区还有7个,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工作的热忱,甘愿扎根泥土兴农安粮,科技的种子才会在农民心中发芽、开花、结果。 |
关键词:田间,工作侧记,技术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