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生产车间。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作为首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年来,唐山不断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竭尽全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以唐山市市场监管局为代表的唐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尽职尽责当好百姓健康守护神。
优秀共产党员郑百芹进行食品药品检测。
群众需要什么,就聚焦什么
开展“三小”集中整治。出台《唐山市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引导食品“三小”进厅入市,集中经营。推动食品小摊点综合整治,市主城区和县区食品小摊点进入政府划定区域经营比例分别达到91.96%和78.01%。
打造放心“菜篮子”。新建改造便民市场64家;在全省率先引导183家食品销售单位建立“开放式”食品安全快检室;积极探索网络订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模式,累计发放“食安封签”204万个。
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全面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防控相关规定,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查验,严格落实冷链食品“三专管理”,严格查验“一单三证”,对于手续不全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查办的案件及时曝光。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率先在全省完成12315投诉举报平台“五线合一”,耐心解答政策咨询,高效处置涉及食品安全和疫情的消费投诉。2018年以来,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9346件,处置率、回复率均为100%。与此同时,全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累计查处食品安全行政案件4205件、刑事案件368件。
遵化市广野食品加工厂工作人员在车间内工作。刘满仓 摄
产业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
积极培育唐山特色食品品牌集群。目前,全市拥有食品驰名商标10个、中华老字号5个、地理标志商标3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3家、产品113个,有机认证企业42家、认证证书70张。全市已成功获得食品领域发明专利256项,食品产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均大幅提升。
助力农产品生产能力再上台阶。唐山素有“冀东粮仓”的美誉,已形成北部山区绿色干鲜果品、中部平原高效种养和南部沿海水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带”。2020年,全市农林牧副渔业现价总产值976.5亿元,总量及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生猪存栏出栏量、奶牛存栏量、奶产量、水产品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遵化市美客多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车间。
规模食品生产企业日益壮大。全市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达到747家,较2017年增长73.4%;入统规上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29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43家、市级73家;围绕推进全市奶业、板栗、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10个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特别是2017年唐山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中国供销集团、北京首农集团、天津食品集团等央企市企慕名而来,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
园区化建设竞进提速。集中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1个,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等食品产业园区5个。实行园区化建设后,滦南、曹妃甸大米生产企业由23家增加到63家,产量和产值均提升8.4倍;乐亭县速冻果蔬获证企业由原来的空白增至13家,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实现农民直接增加收入逾亿元。
唐山市丰南区施尔得早餐工程生产线。
安全需要什么,就推进什么
闭合风险隐患治理的监管链条。全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机构从2017年的15家增长到257家,食品抽检样本检测量由每年4份/千人增至5.8份/千人。累计完成食品抽检14.04万批次,不合格食品全部得到有效处置。
强化科技赋能智慧食品监管。“智慧农安”平台入网企业2350家,18.26万吨食用农产品实现可追溯。市场监管执法及指挥调度系统拓展延伸到各乡镇派出机构,并与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指挥调度项目对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接入。丰润区、路南区、曹妃甸区试点运行“阳光厨房”“智慧食品监管”等系统平台。唐山金匙荷花坑市场在原有二维码溯源管理工作基础上探索开发食品安全二维码溯源平台,并可与省市场监管局电子追溯平台对接,实现从厂家—市场—用户的全程可控。
实现餐厨废弃物收运处闭环管理。全域实行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条龙”服务,“一本账”监督管理和“一条链”循环发展,签约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增至5000余家,集中处置率99%。在此基础上,探索将无害化处置延伸到居民生活餐厨垃圾领域,不断扩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