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健康 > 健康资讯

端午将至如何健康食粽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史爱华 朱叶珊
2021-06-10 09:10:00
分享:

  碧装素裹三角尖

  玉带一缕腰间缠

  未解罗裳清香送

  无限诱惑在里边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包括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等,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朱叶珊提醒:过端午有吃粽子的习俗,从中医角度讲,粽子是药膳的一种。如何健康食粽子呢?

  首先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味甘;淡;寒,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 ,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用芦苇叶、竹叶等包裹粽子,是名副其实的一次性绿色食品包装。一经高温蒸煮,不仅为食物增添一种清香之气,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了。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本草经疏》就有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作为辅料的红豆、大枣,也是非常有营养的,红豆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并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大枣更是药食同源的宝贝,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健康食粽有讲究

  但粽子这种美食佳品,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糖尿病、肾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老人、儿童如果饮食不慎,会在端午节罹患上“粽子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蒸熟热透,不宜配合冷饮

  糯米本身以及其中的馅料,不论是豆类还是肉类或者蛋黄类,如果没有充分蒸熟热透,不但口感不佳,还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让人感觉到滞胀不适,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更是雪上加霜。同理,吃粽子的时候也不要配合冷饮。如果保存不当,加热不充分还会引起食物中毒等。吃粽子时最好配合一碗清淡的汤,冬瓜汤、青菜汤、丝瓜汤等都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又美味。

  ★要细嚼慢咽,不宜过多过快

  经常会有因吃粽子太多或太快而发生的消化不良、肠道梗阻、异物崁顿等。因为粽子是糯米制品,性质黏,不易消化,并且含有较多的盐或糖,热量很高。如果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引起胃酸过多、胃胀等消化不良症。对牙齿脱落、肌肉收缩力减弱的老人及咀嚼功能还没发育完全的小孩子来讲,粽子也有可能黏在食道而出现窒息。还有枣核嵌顿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要按时进食,不宜代替主食

  尽量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用粽子代替主食,因为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粽子粘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而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减退,所以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也不要吃粽子。

  ★要因人而异,不要过量食用

  吃粽子时要注意粽子的个头分量,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食用糯米后,人体血糖上升速度比较快,因此血糖不稳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粽子;老人和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吃太多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问题。血脂偏高、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不宜吃大量肉粽。

关键词:健康,养生责任编辑:杜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