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水相依。陈儒 摄
迁安市委书记张淑云在全省县域经济暨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言。陈儒 摄
长城网唐山讯(陈儒 梁玉水 记者邢丁)宽阔平整的大街两侧高楼临立、烟波浩渺的14平方公里大湖美景荡漾城中、秀美的特色小镇星罗棋布……迁安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秀美、文明宜居的美丽城乡画卷。
近年来,迁安以四级城镇发展体系为总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巩固文明城、完善海绵城、整合智慧城,全力打造“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的品质名城。
全省县域经济暨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陈儒 摄
规划与机制擘画蓝图
“家乡变化真是太大了,让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近日,几年没回家过年的李洋笑呵呵的说到。李洋从外地回来探亲,一下高速,便被这宽敞的大道、繁华的市场、功能齐备的小区所惊叹。
自2016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迁安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统筹理念,在全省首批把全市120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确立了1个中心城区、3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农村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1—3—38—48”四级城镇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9%,位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13位。
为彰显城市特色,迁安高站位规划设计,扣好规划“第一粒扣子”。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聘请清华、同济等一流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等各类规划80余项,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不断配套机制,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把全域划分为工业发展、生活服务、生态涵养三大主体功能区,三区互动、差异发展,并同步出台了差异化考评办法,强化不同功能区要素配备、政策支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南部新市区。陈儒 摄
城市与乡村特色各具
“这几年,迁安的空气更好了,蓝天多了,水更清了。就算是赶上汛期的雨天,路上也没有那么多积水,出门更方便了。”在黄台山公园,市民张红告诉记者,他就住在公园附近,每天两次到公园散步已经成为习惯。
张红所感受到的变化,离不开迁安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全国首批、唯一县级海绵城市试点,投入24.6亿元实施海绵工程,城市“内涝”有效解决,海绵经验被住建部向全国推广。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迁安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发展,着力打造魅力城市,高标准建设了南部新城区、右岸新城、滦河生态休闲区三大城市板块,全面拉开中等城市框架。坚持全域公园化战略,建设各类公园77个,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进园。投入80亿元实施了滦河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了14平方公里大湖美景。坚持“面子”“里子”一齐抓,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该市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特色发展。累计投入11.7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处理,总投资3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今年9月底前投入使用,将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累计改造各类无害化卫生厕所15.6万座,普及率达92%,今年将实现全覆盖。投入4585万元在3个城镇组团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450吨。5月底,将在全省率先全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社区马兰社区一角。陈儒 摄
卫冕国家“四好农村路”。陈儒 摄
产业与人气催生城乡活力
“自从有了这条长城山野绿道,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的白金说起这条绿道满脸的喜悦。今年66岁的白金,家住迁安市大崔庄镇白羊峪村,从2002年开始,依托村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干起了“农家乐”,经过16年的苦心经营,目前,他的“农家乐”由一家变为两家,来就餐的游客也是与日俱增。
白金生活的改变得益于迁安修建的四条绿道。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迁安共修建总长138公里的四条绿道,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3255元,居全省县级首位。
近年来,迁安坚持以产业带动城乡繁荣,推动“产城融合、镇园一体”,规划建设了4家省级园区,创造了全市80%的经济总量,提供了50%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投资15亿元的中唐文化旅游综合体年内将投入使用。以政策促进人口集聚,不断加强“城中村”改造和“空心村”治理,探索了整村搬迁、联村并建等模式,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累计搬迁改造47个村、10.6万人。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全面实行子女入学等同城待遇,加速人口城镇化。
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了城乡的宜居度、美誉度和知名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迁安市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44.8亿元,增长56.3%;公财收入61亿元,增长50.6%,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