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唐山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曹妃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快速崛起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作者: 2014-06-04 17:31: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曹妃甸,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早在2005年,以首钢搬迁曹妃甸为标志,已经拉开了首都功能疏解的大幕。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曹妃甸以打造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加速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快速绿色崛起。

  从首钢搬迁曹妃甸到京津冀协同发展

  曹妃甸,不能脱离京津而孤立地开发建设;反过来,京津地区也不能无视曹妃甸的优越条件去谋求发展。

  曹妃甸位于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拥有69.5公里的深水岸线,常年不淤不冻,是渤海沿岸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境内浅滩、荒地面积1970多平方公里,可为临港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作为新崛起的沿海开发区,曹妃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具有港口、土地、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曹妃甸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亿元,形成2万多亿的资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产业加速聚集的新阶段。开发建设中,曹妃甸积极谋求、不断扩大与北京和央企的战略合作。以首钢搬迁曹妃甸建设京唐联合钢铁公司为代表,目前已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2013年,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后,曹妃甸积极对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疏解,LNG项目已向北京供气,首钢二期、海水淡化进京正在准备或加紧开展前期工作,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电重工曹妃甸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拓展了区域之间互融共促、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

  曹妃甸谋求与北京合作,采取“先予后取”模式。目前,通过输气、送水等“服务北京”的工程,突出为首都服务,在服务中发展,曹妃甸已在“对接北京”中取得领先优势。

  中石油位于曹妃甸港区的LNG项目已于2013年12月10日正式向北京供气,日最大气化能力可达2400万立方米,年气化外输能力87亿立方米。此举有效缓解了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在雾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一项目肩负着改善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任,也使曹妃甸成为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

  未来的曹妃甸还将成为北京重要的储备水源地。北控曹妃甸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河北省发改委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届时可日均淡化100万吨海水,经淡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渤海海水将通过270公里管线输送到京城。”

  曹妃甸“先予后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为其稳固、优质、高效的成长奠定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曹妃甸以北京的出海口、升级版的重化工基地、重要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承接地为自身定位,推动与北京的合作不断向着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迈进。

  从产业升级到循环经济

  首钢搬迁到曹妃甸,非但没有使其“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在资源节约、产品附加值提高、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包括大型企业搬迁等方面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首钢的搬迁决不是污染的转移,更不是雾霾的搬迁。首钢京唐钢铁厂投入3000多万元建有300个环境在线监测点,用于监测大气、水体、噪声、废弃污染,2013年一级达标天就有70多天。

  搬迁后的首钢进行了彻底地产业升级,过去首钢老厂区主要生产建筑材,现在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社会需求比较高的高端板材,比如汽车、家电板材、管线钢等。目前,家电板材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23%,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较大的家电企业都是使用首钢的家电板材;还开发了汽车板材,今年预计将达到90万吨的销售量。汽车结构钢中的车轮钢,市场占有率也占据第一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首钢的搬迁调整既是适应北京城市定位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钢铁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需要,成为了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循环经济,是曹妃甸的立区之本。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基调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为曹妃甸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把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吃干榨净,循环发展让企业“没有没用的东西”。首钢的生产线衔接十分紧密:物料通过皮带传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序间的损失。炼铁和炼钢之间采用世界领先的“一罐到底”技术,以减少热损失。采用干熄焦技术,把焦化产生的余热全部转化为电能,企业自发电率达到98%。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余气则根据后道工序不同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利用。

  依托曹妃甸的深水大港优势,整个企业的流程布局非常顺畅,最大限度减少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得到国际上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同。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建设之初,就进行了70亿元的环保投资。其中,高炉干法除尘技术在世界上5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中第一次采用,煤气中粉尘的含量降至2-3毫克/立方米,是湿法除尘的十分之一。公司四套海水淡化装置日产淡水5万吨,可以满足整个钢厂50%以上的淡水需求,成为国内稳定运行的最大海水淡化装置。

  不仅仅是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在曹妃甸的重化工业企业中,循环经济的“身影”随处可见。作为化工行业翘楚的三友化工,循环生产涵盖了主辅业大大小小16个生产单位,集团所有装置产生的液体、固体废物都被有效利用。

  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加快,曹妃甸正在打造新型工业化模式,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条,正在曹妃甸不断拉长。

  为了缓解北京的水资源供应紧张局面,海水淡化进京已经在曹妃甸投入前期试点应用,作为海水淡化进京的“前奏”和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的先期示范项目,北控水务集团的北控阿科凌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于2012年3月在曹妃甸竣工,并于去年成功实现向曹妃甸市政管网供水。通过前期测试,海水淡化以后,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108项最新标准,一吨海水可以生产0.46吨淡水,剩下的0.54吨废弃浓海水会给到下游企业制碱或晒盐,实现了企业之间的循环。

  这条不同企业之间的循环链,仅仅是曹妃甸打造“中循环”的一个缩影。在京唐钢铁厂,生产出的废渣被作为冀东水泥、汇鑫嘉德等企业生产原材料,高浓度浓盐水可用于三友集团制碱制盐等,副产品煤焦油可输送至中泓碳素项目进行深加工……

  目前,曹妃甸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已经形成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园区,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增长快的新型工业化模式,为曹妃甸自身发展、唐山经济转型,乃至整个河北沿海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 [2] 下一页

关键词:曹妃甸,京津冀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