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冯喆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7月20日讯(记者 冯喆)7月20日,唐山市召开防震减灾工作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全程如下。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何永欢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防震减灾工作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着眼防震减灾工作长远发展,谋划唐山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全面开创新时代“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新局面,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氛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雁军先生,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质灾害防御处一级主任科员冉芃先生,唐山抗震纪念馆馆长赵荣琦女士,请他就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周雁军先生进行发布。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雁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唐山是“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的发源地。近年以来,唐山市应急管理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责任,不断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应急机制、夯实应急救援基础、防范化解地震风险、提升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的意识,以务实担当的作为开创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全面完善健全防震减灾应急机制。市抗震救灾指挥部11个工作组、48个市直部门、19个县(市、区)及全市所有乡(镇)街社区和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场均已制定了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衔接有序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市政府、军分区、武警唐山支队等多部门参与的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联系紧密、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支持有力的工作局面。
二是全面夯实地震应急救援基础。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为主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安能唐山分公司等专业救援力量为协同,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队,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现有在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16支,共计1897人。市、县两级共储备各类应急及救灾物资70余个品种,总价值超过3639.4万元。同时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生命线工程保障部门,常态化开展抢修保通演练,抢险保通能力在2020年古冶区“7·12”5.1级地震、2021年滦州“4·16”4.3级地震应急保障中得到了实战检验。
三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齐全的地震台网系统,包括5个测震台、139个预警台、28个地球物理场台、14个强震台,拥有测震、强震、烈度、流体、形变、地磁等多种监测手段,并实现京津冀区域地震监测预警数据互联共享,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监测能力和技术手段均处于全国前列。2021年完成了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现已在市、县两级布设预警终端117台(套),初步建成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社会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全市已建立地震宏观测报网点38个,在册地震灾情速报员6287人,宏观测报网及灾情速报员在历次地震发生后,均第一时间报送震情、灾情信息,为抗震救灾决策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2022年起协调组织住建、教育、卫健、交通等部门开展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改造工作,在医院、学校等重要设施中积极推广减隔震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农村房屋、学校、医院、桥梁等重点工程的抵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四是着力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坚持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防灾减灾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节点,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在开展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载体,开设专题专栏,开展专题讲座和微视频直播等多形式系列活动,向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应急避险技能。组织各类防震减灾科普场馆有序开放活动,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针对性,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唐山抗震纪念馆、地震遗址公园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作用,利用馆藏的图片和音视频等资料,深入挖掘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联合唐山广播电视台、共青团唐山市委、唐山劳动日报社等单位,先后组织开展了“纪念唐山抗震46周年特别策划•声音档案”专题展播、“唐山12355暑期自护教育--防震减灾课堂”“防震减灾规划和新技术应用—-助力唐山安全发展专题访谈”等专题活动,今年5月又举办了《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活动,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挖掘唐山文化,传播唐山声音,讲好唐山故事。
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何永欢
感谢周雁军先生的权威发布。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然后提问,谢谢!
记者:唐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7.8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刚才的发布中,提到唐山在医院、学校等重要设施中积极推广减隔震等新技术应用,请谈谈作为有效抵御地震灾害的减隔震技术,在唐山的应用情况。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质灾害防御处一级主任科员 冉芃
我市地处欧亚板块东部,地质条件复杂,是地震高烈度区、地震多发区,部分区县位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鉴于我市所处的地震环境特殊性、复杂性,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努力打基础,立长远,着力提升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切实提高我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4月,我市借鉴云南等地经验,会同住建部门出台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规范性文件,明确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新建三层以上学校、医院、幼儿园中的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并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2021年9月1日,实施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该规定在我市建设、设计、图审等单位得到严格贯彻落实。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新妇幼医院、唐山新体育中心、高新中学、唐山新眼科医院等建筑均采用了减隔震等新技术,提升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我市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面积已达173万平方米。
记者:抗震纪念馆作为唐山本地打造的地震专业展馆,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
唐山抗震纪念馆馆长 赵荣琦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一座集纪念性、科学性、时代性于一体的综合展馆,它是我国第一个地震专业展馆,也是全国较早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六部委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河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影响比较广泛。
唐山抗震纪念馆已建馆37年,一路走来,经历了3次扩建,3次全面调整展览,馆舍面积从最初的15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7700平方米,多年来切实发挥基地作用和宣传唐山的重要窗口作用,打造高质量展览,通过全景展馆、线上展览、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拓展服务,开展特色鲜明的临时展览和社教活动,在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不仅是唐山特有的文化符号,更绵延着唐山人民的情感寄托和文化根脉。
纪念馆是座老馆,可能场地、设施都不那么有优势了,但是软实力方面的建设还是非常重视也很有成绩的。在培养宣教队伍方面,两次选派讲解员参加了国家级展览的接待工作,一次是中宣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一次是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科普宣传展示方面,近几年,有7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普讲解比赛奖项15项。在开展特色活动方面,作为全国37个场馆之一参加过中宣部“闪光的足迹——我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你”大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承办过中国地震局现场直播“唐山大地震44周年 走进唐山抗震纪念馆”活动;开展过河北省博物馆红色文化进校园“建党百年”主题活动;撰写的文章入选了中纪委宣传部建党百年纪律教育图书。在举办临时展览方面,有获得过国际摄影联盟主席大奖的、有在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上办展的、有学习强国总平台进行报道的、有列入市直机关党风廉政教育阵地建设优秀案例的。为更好地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今年,纪念馆与唐山劳动日报社共同开办《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专栏,并同步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环渤海新闻网、“唐山+”APP、“学习强国”刊发。
今后唐山抗震纪念馆将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和宣传教育窗口功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全会精神,以精品展览宣传唐山,以抗震精神鼓舞唐山,以临时展览点缀唐山。锻炼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讲解员队伍和展陈管理队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河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工作,展示红色文化和抗震精神,切实发挥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作用。
记者:“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活动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开展情况如何?
唐山抗震纪念馆馆长 赵荣琦
5月12日,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劳动日报社共同发起的“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7周年·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刊发老照片18幅、采访人物10人、刊发故事6篇,内容涉及震前唐山、抗震救灾、震后恢复生产、恢复上课、恢复商业等,故事主角既有照片中的人物,也有照片的摄影作者。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故事线索越来越丰富,同一照片中的人物不再单一,让抗震故事从亲历者的角度更加具体;摄影作者的故事,从记录者的角度让抗震故事由点到面更加立体,且进一步丰富了相关资料,带来了新的历史照片和更多的故事线索。
唐山劳动日报社旗下的全媒体(《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环渤海新闻网、“唐山+”APP)都在陆续刊登唐山抗震纪念馆馆藏的部分老照片,并优先推荐在“学习强国”刊发。通过讲述一个个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折射出我们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和唐山抗震精神的伟大,不但让我们重温了往日感动和激情,也必将激发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无惧挑战、勇往直前的斗志。我们将全力以赴继续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故事再现,用充沛正能量、高亢主旋律,解开唐山这座英雄城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码,为唐山踔厉奋发、赓续前行贡献力量。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何永欢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如果有记者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和信息化处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