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在排便时发现肛门有“肉团子”脱出来,肛肠医生提醒您,这并非一定是痔疮,也有可能是直肠脱垂,俗称“脱肛”。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这两者并预防脱肛的发生呢?
什么是“脱肛”?
脱肛,医学上称为“肛管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由肛门垂脱向外翻出的一种疾病。由于脱肛的症状与痔疮相似,不少患者容易混淆,从而延误治疗。
脱肛与痔疮的区别
1.便血:内痔早期多为无痛性便血,有时滴血、喷血或手纸上粘血;而脱肛则主要表现为肛管、黏膜脱出,少有便血情况。
2.疼痛:早期内痔通常无疼痛感,晚期嵌顿时疼痛难忍;脱肛多为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感。
3.潮湿:内痔常有肛门潮湿症状;脱肛则常有黏液从肛门内溢出。
4.脱垂:内痔脱垂的是痔核,通常在Ⅱ、Ⅲ期内痔出现;而脱肛脱垂的是直肠黏膜、肛管与直肠,晚期脱出可达十余厘米。
如何预防脱肛?
1.改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蹲厕,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2.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预防便秘和腹泻。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体虚,尤其是对于老年人、产妇等易患人群。
4.保持清洁:定期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脱肛长期不愈可能导致肛门失禁、溃疡、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积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寻求治疗。特别是对于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的人,以及患有内痔三期、肛门直肠息肉、肛门直肠肿瘤等病症的患者,更应警惕脱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