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杜宇昕 通讯员 马超 赵亚宁
5月13日,在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井下工具创新工作室内,人头攒动,针对注采过程中高压密封寿命短等难题,创新团队正在开展研究。这个创新工作室现有人员17人,却成立井下工具、注水、采油等6个创新攻关小组,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冀东油田科技进步奖26项,职工创新成果奖6项。
这个创新工作室苦练内功,激活力,构建创新创效加油站。建立师带徒制度,确定师徒关系6对。以井下工具自主研发、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了“工会搭台、骨干引领、员工唱戏”的局面。
针对注采工艺瓶颈技术开展攻关。
开展多样化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开展授课、交流、师带徒等活动,专家授课提高设计能力,直观演示启发创新思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对人员进行培训、指导,采取自学、集体学、现场学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100余人次,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女员工黄晓蒙获得创新成果最佳演示达人、冀东石油名匠荣誉称号。
“技术工作要紧贴生产一线,以生产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为落脚点,以提质增效为根本任务,根据实际需求想办法克服困难;研究工作中要执着细心不放弃,耐得住寂寞,不断完善技术,从而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5月14日,冀东油田二级专家肖国华介绍。
针对注采工艺瓶颈技术,这个创新工作室积极发挥全员优势,变设想为行动,化图纸为现实。对于注采过程中管柱解封负荷大、套变井利用率低等技术难题,创新团队开展了高压密封、逐级解封、分段打捞、遇阻丢手的封隔器、锚定器及解封安全接头等关键技术攻关,降低分层注采管柱大修率,提高套损井利用率,完善注采井网,为精细注采调控提供了助力。设计了不压井洗井阀等工具,满足了注水井带压作业需要。
产品累计现场应用30余井次,大幅度提高了分注管柱有效期和小修成功率,有效期由1.8年提高到2.5年,大修率由21.9%降至10%左右,预计节省大修费用400余万元,减少作业占井时间270天,减少停注水量损失1万方以上,提高了套损井利用率及水驱动用储量,实现了冀东油田注采技术的新突破。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这个工作室不断促进技术革新,创新成果助力提质增效。桥式同心配水技术具有适应井斜广、测调周期短、测调效率高的优势,但因小流量测调精度不高,在应用中受到局限。创新团队找准“提高小流量测调精度”这一切入点,持续优化改进桥式同心配水器的偏心阀和桥式偏心可调水嘴结构,减小了测调摩擦阻力和调节扭矩,配水器水嘴更易调动,测调成功率高,实现了测调工艺实现更新换代。
这项技术在现场应用实施92井次,配注合格率74.8%。针对分注技术可靠性差、费用高的难题,提高电子元器件性能并进行结构改进,优选施工材料、简化施工工序,预计单井节约费用7万元。
这个创新工作室不断强化技术攻关,在注采工具等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累计开展工具讨论26次,图纸绘制380余张,累计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发表学术论文发表40余篇,发布企业标准20余项;累计获得冀东油田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长行程管柱伸缩补偿器》获得2020年度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目前,这个创新工作室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职工技术素质提升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