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迎曹妃甸国际河豚节】河豚文化在曹妃甸

来源:  作者:曹宣
2018-09-27 16:58:00
分享:

  曾经有过一幅画,名字叫《滦州临海射猎图》,画中为一人背侧斜向,在他前头是一片芦苇,疏密错落,高低起伏,天际空远。这人一膝弓立,一膝跪地,其身向右微倾,左手推弓,右手拽弦,张弓欲射,箭尚未发。身后箭袋空匮,羽箭已罄。芦苇上头一鸭惊起飞遁。画中无马,也没有描画到先前猎获,真是“一人一箭一孤鸭”,苍凉孤寂,描绘的正是曹妃甸历史上的情形。值得说的是,画中这人髡发左衽,正是古代契丹人的打扮。

  这幅画也正好算是用艺术的形式佐证了曹妃甸的历史。

  曹妃甸的东部沿海有一条河流,名字叫“溯河”(古称泝河)。名字叫“溯河”是因为海水涨潮的时候,潮水会沿着河道向上倒溯数十里远,这时海边的商船渔舟便可乘潮行舟,顺水上溯,便捷省力。因为曹妃甸历史上长期地处边陲,所以它的历史就像这条溯河中的水流一样,进退起伏,动荡摇摆。

  历史上曹妃甸,地处九州之首的古冀州,南临渤海,北接金代皇家“春水”猎场,东望长城、山海关,北仰右北平郡、永平府,汉飞将军李广戍边之地。

  唐卢纶《塞下曲》诗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尽显彪悍粗犷。

  再北眺,即是古辽西之地。唐金昌绪《春怨·伊州歌》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又得相思之寄。

  曹妃甸的历史,是曾经的战争史,也是胡汉之间的民族融合史。不断地纷争融合之后,又终于迎来了最终大一统的现实。到了清代,这里才又继商周、元代之后,真正再一次成了中国辽阔疆土的重心。这种历史特性,造就了曹妃甸善良朴实、剽悍勇武、博大包容地域性格的同时,也造就了曹妃甸独特的河豚文化,不同于江南河豚文化的旖旎温婉,曹妃甸河豚文化,也呈现着一种边塞诚实纯朴、彪悍粗放的文化特点。

  历史上曹妃甸的前人,以及现在的曹妃甸人,不断主动向江南河豚文化学习,甚至远跨重洋向日本学习,所以才有了曹妃甸对河豚特别的理解与认知。在曹妃甸,人们都把河豚叫“腊头鱼”。晚清江浙儒商郝风鸣和朋友在蚕沙口对饮,乐品清炖白汁腊头鱼,酒后微醺,作《偶品腊头鱼》,诗说“河豚与宋俱偏安,只见终朝半片天。竹外桃花芦芥嫩,蚕沙口畔胜江南。”他的朋友也说:“当年苏子(指苏东坡)若能至是,妙品之下必有绝世佳篇。苏失美味,世失佳篇,两相错误,如之奈何?世之憾事也!”

  如今,曹妃甸人周玉杰也作《河豚》,诗说:“鳍赤斑青披荆甲,目炯齿利气如蛙。刺身剔透薄窗纸,料理绽放雪莲花。拼将一试酬知己,纵情原不为奢华。”由此可见曹妃甸河豚文化之一斑。

  割裂与接续,发展与继承,曹妃甸的河豚文化是一朵奇葩,是中国河豚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在中国的河豚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历史纵横的大环境下,优秀的中国历史河豚文化,同样也是曹妃甸河豚文化的根。可以说,中国的河豚文化同时也是曹妃甸的河豚文化。

关键词:曹妃甸,河豚责任编辑: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