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乡美景如画
城市和乡村建设是一个地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县围绕“县城就是一个最大景观”这一城建核心理念,聘请北京知名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沿山建设顺应山势,突出层次,避免遮蔽山景,沿水建设讲究高低错落、突出水景,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融合。依托县城外环路,在周边山体大量植树,依山布景,打造城市绿化生态圈;利用沙河、滦河穿城的地理优势,沿河建设滨河公园,打造融亲水自然、人工艺术为一体的城区湿地景观。目前,这县已建成了滦水湾公园、栗香植物园、栗乡文化公园、滨河公园4座城市公园,喜韵园、彩虹园、毓水园、康乐园等7处省级游园。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685公顷、602公顷和186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7%、41%和14.6平方米。
坐拥山水,并不等于有了山水特色,为了“显山”,这县明确划定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严格控制各区域的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对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做出了明确限制,确保城市有良好的天际线,并保证从任何角度看山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围绕“露水”,迁西按照“水系穿城、水边设景、依水而居”的城市布局,建设滨水景观和建筑,以彰显水之灵秀。在地势较高的堤坡上,有选择性地种植茂密的乔木林,隔离了城市噪音,保证了环境幽静。登上堤坡,举目远眺,给人心旷神怡的景观体验。
望眼乡村,可谓是移步换景,景景入画,既有像太阳峪一样浑然天成,风景宜人的美丽山村,又有像马家沟一样干净整洁、人文色彩浓厚的文化村。近年来,迁西县委、县政府以多元、开放的思维,立足“生态、文化”相结合,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和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优势,打造出一批高标准的生态文化村;此外,这县力争做到“内外兼修”,在农村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在全县打造了34个“国学文化”示范村,进而在全县推广。改变环境的过程,也是更新群众观念的过程,潜移默化中,广大栗乡人民更加崇尚文明。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县已经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称号,并创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2个,省级生态村15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