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唐山人物之“寻亲使者”张红琢
推荐理由: 为烈士找家,我一辈子放不下!这是52岁的张红琢在六年为烈士寻亲的路上深埋心底的话。一个偶然,让张红琢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从为唐山籍烈士找家,到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寻亲。六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河北、黑龙江、吉林、贵州、江西、四川、山西、湖南等地,行程万里,拍摄5000多张烈士墓的照片,自费为近300位烈士找到了家。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只为让烈士魂归故里。 事迹回放: 2007年的一天,刚刚接触电脑的张红琢偶然间发现一个名为“中国寻亲网”的主页,在这家网站上,他看到《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有近20名唐山籍的烈士,当了解到这近20名烈士的亲属们直到那时还不知道这些烈士的忠骨埋藏地时,他的心顿时被点燃:“不能让这些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们孤独他乡!” 很快,张红琢联系上了“寻亲发起人”山西老人王艾甫,从那时起,他便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寻亲路”。 2009年3月17日,张红琢在本报记者的陪同和帮助下,带着90多位烈士亲人嘱托,来到山西太原市郑村革命烈士陵园,在那里,张红琢确定了11位解放太原时牺牲的唐山籍烈士的墓碑。 每发现一位烈士,张红琢都趴到地上用纸轻轻地将浮土擦掉,烈士籍贯和姓名清晰印在了张红琢的照相机里。当最后一位烈士梁景华的墓地出现在张红琢面前时,张红琢不自觉地掏掏口袋,哆嗦的手指按下几个数字,电话是打给梁景华弟弟梁景升的。得知哥哥的长眠之地终于找到,电话的另一头,70岁的梁景升老人将半个世纪对哥哥的想念化作了止不住的哭泣声。而此时的张红琢和电话那端的老人一样泪流满面。 2013年3月,8天的行程、一路风尘,足迹遍布东三省、涉及20多个烈士陵园。来到白雪皑皑的佳木斯,张红琢深一脚、浅一脚地扒开积雪,为这些被掩埋在积雪中的墓碑一一留下了照片资料。看着搜集的烈士英名录等资料和拍回的无数张墓碑信息,张红琢如获至宝。回到家里,来不及休息,张红琢又赶紧投入到资料的校对中。 而这,只是张红琢6年不停地为长眠他乡的烈士寻亲的一两个缩影。 时至今日,张红琢从为唐山籍烈士寻亲,到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寻亲,他已经成为了“烈士寻亲”的使者,近300位忠烈在张红琢的奔走和找寻下,终于在几十年的长眠地等来他们的亲人,一抔黄土,一杯烈酒,无尽的泪水和呢喃,告慰着那些为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生命的英雄们。 人物回访: “这两天,我又为3位丰润籍的烈士找到了亲人。”当记者回访感动唐山候选人张红琢时,他又像报喜一样说出了他近期的行程。 原来,今年9月份,张红琢专程赶到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烈士陵园,将长眠那里的25位唐山籍烈士的墓地记录进了自己的相机里。回到家后,张红琢便埋头开始和烈士英名录进行比对。通过仔细核对,最终确定了3位丰润籍的烈士的家乡。 12月16日,张红琢带着烈士墓的照片、信息资料前往丰润区,相继辗转王官营镇鲍庄村、火石营西街村、丰润县城等地。“每一次寻找都让我内心澎湃,真的,那种激动不亚于烈士家属的心情。”张红琢虽然已经为近300位烈士找到了家,但每一次出发和寻找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到达鲍庄村时,张红琢一路打听,终于得知烈士张清杰还有一个儿子生活在村子,随后他马上赶往张清杰的儿子家。“当时张清杰烈士的儿子和孙子都出来迎接我,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是非常有敌意。”张红琢说,张清杰的儿子并不相信真的找到了父亲的埋骨之地,因为之前他们曾因为寻找父亲而被骗数千元钱。最后,当看到张红琢拍摄的张清杰的烈士墓照片和烈士档案时,张清杰的儿子才相信是真的找到了父亲。“他们也寻找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尤其被骗后,就更没有希望了。”张红琢说,其实在寻亲路上,有很多烈士的家属起初都是怀着质疑的态度,当他们真正了解到张红琢的艰难寻找并无他求时,他们都感动于这位有情有义的人默默地付出。 不过,这次确定的3位丰润籍烈士中,其中一位的亲属没有找到,让张红琢多少有些遗憾。通过英名录的信息找到的村子里已经没有了烈士的亲人,而唯一知道的一位外甥女也已经和村里人失去了联系。“我告诉村里人,只要碰上烈士亲属,一定告诉他们已经找到了烈士的长眠地,至少,要让烈士的亲属有点念想,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样的奔走寻找对于张红琢来说,已经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了。每个去过唐山市路北区张各庄社区管理中心张红琢的办公室的人,都会被办公室里的陈列所吸引。桌子上摆满了各个地区的革命烈士名册,书橱里摆放着各种县志、市志、寻亲书信、感谢信。而和其他办公室最不一样的,便是一个显眼的鞋柜,里面是张红琢每次出发前都要带上的装备:胶鞋、粗布裤子、装满药品的背包。 如今,已经52岁的张红琢比起6年前苍老了许多,但是在他内心,为烈士寻亲这件事在他的生活中却从未暗淡过。6年的时间,大江南北,万里征途,走访烈士陵园,拍摄五六千个墓碑,查阅不计其数的烈士名册,筛选核对、寻找几十个省市的烈士家属,每年发出数百封寻亲信,这简单的几句话是张红琢的生活写照,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张红琢6年来所有的酸甜苦辣、一切的困难和险境和数不尽的赞誉和褒奖。但这一切对于张红琢来说,却又是那样无所谓,“因为我自己愿意做这件事,别人的评价和我无关,我知道这是我一辈子要走的路。” 报道影响: 张红琢6年自费为烈士寻亲的报道经本报刊发后,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几年来,张红琢和山西、湖南等多地媒体联合行动,共同为战死沙场的英烈找家,为很多烈士的家属圆了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梦。 几年来,对于苦寻当年为国献身的亲人的烈士家属来说,张红琢就是一盏希望的灯塔,他们纷纷向张红琢求助。为此,张红琢下定决心,不仅为唐山籍烈士寻亲,还要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寻亲,“冲着人们的信任,我也要坚持下去。” 在张红琢的带动下,家人成了他最有力的后盾,每次出发爱人都相伴左右,除了照顾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帮助张红琢寻亲。而最让张红琢欣慰的是,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被他感染,有时出远门都是好友相伴,“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更加不会放弃,也希望有更多的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人们能为英烈们做点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也许这就是我们回报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最好的方式。” 近日,张红琢先后入围“感动河北”和“感动中国”候选人。 社会评价: 开滦集团员工张女士:燕赵都市报报道的张红琢给我印象很深,最初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一件于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甚至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自己花钱、费力,只是为了早已长眠他乡的烈士找到他们的亲人,也许烈士的亲人都已经放弃了寻找。后来,随着报道的深入,我慢慢发现,这是张红琢的一种个人情怀,他有英雄情结。而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或许他自己都没有体会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已经忘记战争年代为争取和平而牺牲的将士们,而张红琢却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他的行为不仅是让烈士魂归故里,不仅让烈士亲属完成夙愿,更激励起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 |
关键词:张红琢,烈士,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