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到南坝约两千公里,当时最快的火车也要三十几个小时,而援建工作时间紧、任务急,几个月“全封闭工作”是极普遍的现象。在南坝援建的唐山儿女,就只能用电话与家人沟通了。
而这两年期间,唐山数千名建设者,又曾涌现出多少“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动人故事?谁又能说得清呢?
孟凡岭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来南坝前,他是唐山市发改委经济技术合作处副处长、主任科员。2008年11月,他报名参加唐山市对口支援平武县南坝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担任援建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任综合协调组组长、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
孟凡岭是带着一身牵挂来到南坝的。他的父母都已年过七旬,妻子下岗,唯一的女儿在陕西读大学。可前线指挥部的工作又由不得他有太多的时间考虑,他不仅要分管综合保障组、资金监管组领导工作,还要负责项目前期、综合协调与联络、公文批转、文字综合、对外宣传等项具体工作。
对于自己的工作,孟凡岭概括说,就是全力做好文字综合、文件批转、数据统计和对外宣传工作。他说,援建工作涉及面广,各级领导需要及时掌握前线各类信息,以便进行决策和指导。因此,前线指挥部的综合文字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繁重。之前,虽然他没有太多的写作经验,可还是欣然接受了领导交办的这项任务。
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他经常加班到后半夜。截至目前,他已经撰写《援建工作简报》72篇,其中大部分被河北省前指和绵阳市对口办采用,拟发各类公文(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等)320多件、各种汇报材料无数,收集整理各种影像资料150多GB。另外,他还成功策划组织项目开工、竣工仪式活动多场,并为冀、川等地媒体提供稿件及素材10余篇,有力地宣传了唐山市的援建工作。
在文件批转工作上,他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在数据统计工作上,他经常与综合组、资金组同志一起研究统计方法、审核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了每半个月一次的统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做好资金管理和后勤保障领导工作,也是指挥部一项重要工作。对口援建是个全新的工作,无现成的方法可循。为做好援建资金监管,工程开工前,指挥部就多次组织资金监管组和工程推进组的同志们,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监管程序(如:指挥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材料、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进度款拨付申请、工程结算价款拨付申请等监管程序等),并督导其遵照实施,保障了援建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为了不给当地政府找麻烦,唐山前线指挥部驻地设立在南坝镇后坪的山坡上,但所有物品都需步行20分钟山路到场镇内购买,这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保障指挥部同志们工作、生活需要,做好领导来访的接待工作,指挥部组织综合保障组同志们共同制定了相关预案,进行了责任分工。孟凡岭身体力行,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前线指挥部的后勤保障工作经受住了路塌桥断、洪水围困等艰难考验,成功接待了近百次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和访问。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6月孟凡岭被绵阳市委评选为优秀援建干部、2010年6月孟凡岭被平武县委评选为优秀援建党务工作者。
去南坝前,王大程是唐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的副站长。到南坝后,王大程是唐山市对口援建平武县南坝镇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平武工作小组支委、河北省援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
“我们每个工程的质量都要过硬,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做不好,还不如不来!”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大程说起话来,就像他的职业一样严谨、透彻。
与指挥部其他成员不同,王大程是带伤入川的。2008年11月,王大程车祸未愈,右臂中还有十几颗因骨折尚未除去的钢钉,受到震动,伤口就钻心似的疼痛。但时间紧、任务急,王大程毅然决定领命赶赴南坝。
2008年11月上旬,正是南坝镇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时候,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几近于零,而摆在王大程面前的工程监督任务却极为艰巨。指挥部分工后,王大程马不停蹄地忙上了。
与同龄人相比,王大程处处表现出稳健扎实的抗压能力和领导才能。按照分工,他昼夜带领唐山市广大援建队伍紧张施工,一个个项目从无到有,一个个工程破土动工,并迅速推进。在一条条南坝场镇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在一座座烟尘四起的建设工地上,王大程带着钢钉的手臂愈发痛了起来,他知道,一定是伤口恶化了。2009年春节时,在前线指挥部领导和唐山市建设局领导多次催促下,王大程利用节假日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而这也是他在援建南坝工程中的近两年中,唯一的一次“休假”。直到工程全部完成,王大程的手臂还没有完全恢复。
就是这样一个“伤兵”,在指挥部中却主动分担起南坝镇援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这是援建的主要工作,也是压力最大、强度最高的工作。他说他年轻,又是本职工作,他必须去做。每天要召开多个工程调度会,要检查大大小小十几处工地,而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王大程都要亲临一线现场办公。此外,他还要协助指挥长做好南坝镇的工程造价监管和项目实施的总体组织、调度工作;协调南坝镇民房建设及风貌打造工作;协调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在南坝镇,只要出现王大程的身影,那一定是风风火火忙碌着的身影,那是永远没有疲惫的、年轻的脸。那张脸,似乎永远在微笑着,对生活,对事业,对未来。
除了唐山援建南坝镇的工作外,王大程还分管着河北省建设厅为实施主体援建的古城、阔达、水晶三镇的援建工程,包括项目前期、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后期项目移交等事宜。最远的水晶镇距离南坝镇110公里,最快时要坐上5个小时车才能到达施工地点。近一年的施工期间,他每周去两次,检查督导工程进度和质量。“拼命三郎”的绰号没人说得清是从什么时候叫开的,反正连南坝当地的干部们也都知道了唐山援建指挥部里有这么一号。
在南坝建设的500多个日日夜夜,王大程的足迹遍布南坝、水观、古城、阔达、水晶5个乡镇25个工地的每个角落。每逢重要的工序,哪怕是深夜也要亲自到场把关,他说:“只有亲眼看到才能放心!”。
正是靠着这种拼命、忘我的精神,踏实、肯干的作风,唐山援建的每个工程才能成为灾区人民放心满意的优良工程,成为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在王大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6月被绵阳市委评选为优秀援建干部。
孟令生是随队最早来南坝的,当然,是在南坝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孟令生第一次去四川支援灾区的时候,是2008年的5月28日,那一次,他去了四川的聚源镇。孟令生在市财政局工作,他去聚源,当然是代表市财政局对援建资金进行监管。那一次,正是女儿高考之前,可他却不能回来了,他对与他商量换人的领导说:抢工期,指挥长愁了一嘴泡,工人们都忙得连轴转了,咱国家公务人员怎么能回去?
二十多天后他才回来。那一次,女儿没考好,三天没有吃东西,后来复课了。那年7月,领导又调孟令生去了南坝,是参与处理援建剩余的部分材料,那一次又是9天。
孟令生接到再次援建南坝的通知时,是10月份的事了,那一次是两年。于是,那以后,孟令生和符睿敏、孟凡岭、王大程、王玉柱就绑在一块了,研究工作方案,成了他们出发之前唯一的事。孟令生说,他们到南坝的当天下午去了平武开部署工作会,回来就到了自己的岗位——南坝,一干就是两年。刚到南坝时,援建的那片木板房都被当地百姓分了,住不住的,都上了锁,就给我们腾出来一间,我们四个就住下了。当时看着冒水的房屋地板,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样的环境,我和符指挥长住了一个月。
孟令生的工作是保障援建资金供应、资金使用监管和工程材料造价、造价咨询,还有就是陪着指挥长转工地,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孟令生说他在南坝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主持的财务内部管理条款、规范程序、拨款程序,都成为省主管部门推广的经验。“财务制度要规定精细,将违规挡在制度前才算合格的财务人。”孟令生回忆自己在南坝的日子,说,没有差错就是成果。
孟令生身体不是很好,他有一次探家时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谁知一去医生就安排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周后,他的病情稍稍有了缓解,他又说服医生、说服家人出了院,回到南坝。
对于孟令生,指挥长符睿敏是“既心疼又离不开”,符指挥长有早起的习惯,无论睡得多晚,每天天刚亮就起来了,起来了就出去转。指挥部建在山坡上,下山要六七里地,符指挥长每天早上都下一趟山,既是锻炼也是思考。孟令生是“有了响动”就睡不着了,早上和符指挥长“锻炼”就成了保留项目。符指挥长思维敏捷,孟令生老成持重,两人的话便越说越多,工作的,生活的,也越说越“合理”了。只是孟令生比不了符指挥长的健步如飞,走累了,就得让指挥长等等。
知道孟令生住院,符指挥长心急如焚,既想让他好好治病,又怕他在家待的时间太长,在南坝分不开身,便一天一个电话的问候。孟令生也知道指挥长的心思,局里想再调个同志替他时,他说:“去个新人还得熟悉工作、熟悉环境,也得花些时间,还是我去吧!”出院后,孟令生在南坝只要稍稍表示自己有些疲倦,符指挥长就会立即中止议程,送他回去休息。“我把你们‘全须全尾’地带出来了,还得把你们都‘全须全尾’地送回去!”符指挥长说。这让孟令生和唐山援建员工都非常感动。
孟令生说他永远不能忘的还有大家对他的关心,这里有市财政局的领导、同事,也有南坝前线指挥部的同事们,他说这种真诚的相处,让他受益终生。
王玉柱是个地道的唐山人,唐山大地震中,他的父母都震亡了。他说,他是这座城市养大的,是企业养大的。他一认起真来,脖子都红了,性子急的印象大约就是那样留下来的。接受赴川任务,对于这样一个地震遗孤,王玉柱无疑是有许多客观困难的,但他却一直没和人说过。有时,人们有意无意地笑话大家都不是一家之主的时候,他才会很泄气地解嘲说,就咱这离家撇业的,没被开除就不错了,还能当一家之主?但在南坝,王玉柱还是生活得很阳光。无论他的对手是夏日拥挤的宿舍、冬日南方的阴冷,还是山区泥泞的道路、昼夜连轴的奔波。
南坝镇蜀汉年间称作“江油关”,是个大去处,但近九百年落破了,成了一座小镇。南坝位居成九环线公路(成都至九寨沟)与成青路(成都至青川)交汇处,北距平武县城51公里,南距绵阳市117公里,全镇26个自然村,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个纯山区镇。一动车,就是长途。由于处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南坝镇是“5.12”汶川大地震中灾情最严重的乡镇之一。
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2008年11月,第一次驾车抵达的王玉柱和前线指挥部的“五虎上将们”真有些不知所措。但职业的坚定与工作的信念很快成为主导,他们在那么荒凉而陌生的土地上扎下根来。到了南坝才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平武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地貌。九环东线是依山临江开凿出来的一条省级公路,也是南坝连接绵阳和县城的唯一一条高等级公路。公路上方是松散的山体,下方是湍急的江水,路面坡陡坑多、蜿蜒曲折,仅有两个车道行驶。大地震给这条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下面悬空的半幅路,还有山体垮塌被迫改道的临时土路,平时就常有山石滚落,刮风下雨时更是泥石流横行。省级公路的状况尚且如此,乡间的盘山土路可想而知。俗语说智慧是跑出来的,南坝要重新建设,决策者要胸有成竹,王玉柱就成了南坝决策一颗重重的砝码。王玉柱千方百计保障迅速安全,但震后山区毫无规范可言的现实,却一次次“教训”着王玉柱。
一次和南坝镇政府领导一同到比较偏僻的清华、两河等村去调研。由于指挥部车辆底盘低,临行前王玉柱已换用了南坝派出所的一辆高底盘的金杯皮卡。但来回仅40多公里的坑洼颠簸盘山土路,还是让他们走了整整一天。因为有的地段需要过河,有的地段需要上下几次才能转过弯来,即使这样缓慢地驾驶,还是把金杯皮卡的右后视镜颠断了,可见行路的艰难。在四川驾驶车辆不仅要有超人的胆量和技术,更要有机敏的应变能力。
2009年8月的一天,王玉柱与指挥部新来的司机去绵阳接人。当时正赶上九环线修路,在响岩镇至平通镇之间断交,需要绕行很长一段泥泞险峻的盘山土路。新司机自告奋勇,要熟悉道路,可由于心情紧张,一个急转弯时险些冲入山下深谷。是王玉柱迅速扳手刹制动,并接替他才驶出了这段盘山路。那天,王玉柱一直给他详细讲解了山路驾驶方法和技巧,并鼓励他放松心情,沉着冷静驾驶。但事后,王玉柱还是常常后怕。“我带你们出来搞援建,一定要保证人身安全!不能涉险,不能蛮干!”符睿敏指挥长常常对指挥部的弟兄们这样说。王玉柱把这话始终牢记在心,也常常用这话提醒身边的弟兄们。
在加强驾驶技术锻炼的同时,他非常注重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做到有任务马上出车,途中安全驾驶。在四川,建设者是没有空闲时间的,即使是风雨天,室外施工都停了,指挥部却要深入到各施工点。
入川以来,王玉柱的车几乎每天都在南坝山里、其他四个乡镇建设工地,或平武、绵阳、汶川、成都、重庆等地的奔波,一次都没有因车况出现失误。21个月,王玉柱安全行驶13万公里。指挥部赴川后,最初驻扎南坝镇的唐山援建人员只有5人构成的工作小组,每个人都分身做几样事,王玉柱也在开车的基础上又担任了工作组的后勤保障。为不给当地政府找麻烦,指挥部的驻地设立在南坝镇后坪的山坡上,日常物品都需到山下的场镇内购买,王玉柱就每天下山采买,有外面领导来访时还要亲自下厨。直到2009年4月份后,指挥部成立并且设置了专职食堂管理员。但由于他经常到平武、绵阳、成都等地出车,所以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办公、生活用品采购工作基本上还是由他来做。
采购工作很繁杂,大到电脑、传真机,小到纸张、笔记本、铅笔、米、面、油,有时为了买到质量好、价格低的物品,常常要绕几个地方。2009年6月,王玉柱被绵阳市委评选为优秀援建干部;2010年9月,援建工程已近尾声,已在南坝坚守近两年的王玉柱人更黑更瘦了,在日新月异的新南坝街头,王玉柱觉得自己的性情平和了许多,人也成熟了许多。(文字、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