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马头营镇稻田鸟瞰图。王岩军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宋建军 通讯员 王岩军)冬雨过后,西风料峭,地处渤海之畔的乐亭寒意增了几许。正值万物蛰伏之季,乐亭却进入了“非传统”的农忙之时,在遍布全县的数十万各类棚室里,近两米高的“茄子树”上缀满果实,西红柿在嫩绿的秧蔓上长势喜人,黄瓜、菜花、香莴笋溢出清香……
沃土中,孕育着新的生机,乐亭农业产业处处展现出“青春”的气息。追本溯源,正是由于该县念好了“精”“新”“聚”的“三字诀”:种植中精益求精、精耕细作,引入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农业新业态,扶持壮大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聚拢农民发展合力,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念好“精”字诀,以工匠精神“点亮”科技兴农之路
“每天都要挽秧子、授粉、摘果,我们两口子一天至少要在棚里待8个小时。”一大早,乐亭县撒马店村的村民艾志勇就忙得满头大汗,他算了一笔时间账:这一个温室,一年最少得‘伺候’1500个钟头。
茄子好吃,秧子难管。艾志勇有近二十年的设施茄子种植经验:挽秧子太紧,会影响营养输送,太松会倒秧,授粉要均匀,还要观察有没有病变……
“这是技术活,得细致。”艾志勇笑称田间管理得和“绣花”一样精细。
乐亭县新寨镇撒马店村村民在查看茄子长势。侯亚婷 摄
精耕细作为艾志勇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他家共有三个温室,每年纯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亩均受益突破2万元,远高于普通大田作物。目前,乐亭全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4万余亩,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错季蔬菜输出地。在同样有效种植面积下,设施农业产值是大田作物的10倍以上。
设施农业的高产值不仅来源于硬件成本投入的“高”,还源自田间管理的“精”。乐亭大力推行“工匠农业”,鼓励引导农户精耕细作,精研农业技术,开设农民课堂,实施科技兴农,培育“专家型”“学者型”农业人才。2021年以来,全县开展各级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145次,参训农民达到2万人次。
在把农民请进课堂的同时,乐亭还把农业专家“送”到田间地头。10月25日,乐亭老专家农业技术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专家‘接地气’,实用技术扎实。承担着为农民传授技术和培养新生技术人才的双重任务,每2人分包一个乡镇,每周都要进镇入村,推广农业技术。”乐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段建波介绍说。
“接地气”的专家才是好专家。乐亭以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契机,打造本土专家技术团队,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该县还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推动科技农业发展。
与此同时,乐亭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百人专家团队,建立了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到项目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行挂牌服务,通过挂职、蹲点等方式入驻100家生产基地,向种植户提供每周不少于2次的长期技术服务。
“我主要负责园区里各种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也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咨询。”乐亭县农业科技特派员艾治国是乐亭县丞起农业园区的“定海神针”,在重要的管理节点和技术环节上,只有经过艾治国指点,工人干活才踏实。入驻园区以来,艾治国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提升了园区科技种植水平,还为园区带出了几个“农业工匠”。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农业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2万次,解决技术难题300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乐亭农业产业科技化发展。
念好“新”字诀,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航行”农业产业蓝海
作为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受限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对此乐亭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融入技术、产品等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开拓蓝海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助力农民增收。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我们每年都会引进、试种几十个甜瓜新品种,成功后在全县推广。市场‘喜新厌旧’,咱们不更新品种就卖不上价。”乐亭县农业农村局果菜站站长苏俊坡介绍说。
乐亭是全国最大的设施甜瓜生产县,为避免同质化竞争,乐亭定期组织瓜农大户考察市场,参加新产品推广会,促进甜瓜品种更新换代。目前,该县甜瓜细分品种已超过200余种。
如何让农产品更好地对接市场、服务市场是乐亭农业不断思考的问题。针对“众口难调”的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乐亭农业产品日新不敝,通过甜瓜、蔬菜等产业体系建设,引入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产品。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引入以色列、荷兰等农业先进国家的新品种,丰富供应层次,满足不同客户的喜好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区域,获得丰厚收益。
近30年来,乐亭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居安思危,该县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人口老龄化、土地开发极限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对本县农业形成直接冲击,成为发展瓶颈。
对此,乐亭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发展新型农业服务提高生产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确保农业产业发展不卡壳、不迟滞。
乐亭县姜各庄镇村民正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浇水。侯亚婷 摄
“今年比去年多赚了一点,每亩地玉米给咱省了100多块钱成本。”谈起今年的“增收秘诀”,乐亭县姜各庄镇种田大户曹立军夸赞起了今年新增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是把浇水与施肥合二为一的智慧农业系统,区别于以往“大水漫灌”的传统浇灌方式,“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分区域精准喷淋灌溉,在家里用手机就能控制。“以前给地浇水,一个工人只能照看5亩地。”曹立军算起了细账:他承包的690亩地,以前浇一次水就需要人工费用近2.5万元,现在仅需要不到5000元,电费也节约了50%以上,水也省了一大半。
效率即效益。乐亭积极引进推广温度控制器、无人机植保、育苗工厂等一系列新型设备、技术和新服务,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助力。
乐亭县汀流河镇一家火龙果采摘基地内,果农正在对火龙果进行管护。 侯亚婷 摄
“火龙果已卖光,我们明年再约。”乐亭县三义庙村村民孙成敏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动态,“劝退”了陆续来采摘的网友。去年才“转战”设施农业种植的孙成敏,选择了火龙果这一新兴产品类别,并一改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采用了“观光打卡+采摘”的“网红”模式。“很多网友在温室里拍照、采摘,两个周末就把火龙果都卖光了,而且卖价比直接卖给收货商要高20%。”孙成敏说。
观光休闲农业是乐亭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近年来,乐亭鼓励引导农业经营者探索实践都市农业模式,把握“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出了依托设施农业的采摘农业,依托稻田种植的“认养农业”,依托生态有机农业的定制农业,从之前单纯以产品为卖点的传统产业模式走向以服务、体验为卖点的创新模式。
念好“聚”字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台”做农业产业“主角”
11月30日,乐亭日间气温又降了几度,乐亭县敬波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敬波在社员的棚室区叮嘱员工控制好温度和浇水量。
“咱们社员种植的结球生菜和香莴笋都是统一引进的新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作为一名闯荡市场多年的老经济人,杨敬波对农产品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和丰富的信息渠道,他觉得农户“单干”看不清市场走势,容易跟风生产,风险大。据了解,2021年,敬波果蔬合作社与麦当劳签订了2000吨结球生菜订单,仅此一项就可为社员带来900万元的收入。
乐亭县中堡镇一家合作社内,工人正在给鲜桃装箱。侯亚婷 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乐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主要的形式。目前,该县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69家,合作社成员发展到2.5万人,实现了行政村和产业类别的全面覆盖。普通农户的市场预判和市场议价能力较弱。乐亭通过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散户”成“大户”,帮助小农户解决在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对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等依靠“个力”难以解决的诸多困难,实现了集种苗、农资、技术、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六统一”,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子。
乐亭县乐亭镇村民正在收割韭菜。侯亚婷 摄
“我们采取高温物理防治法杀灭土壤中的‘韭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农药使用。”乐亭万事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培训室里坐满了农户,公司技术负责人陈瑞军正讲解韭菜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韭菜产业种植模式较为陈旧这一现状,我们历时7年技术攻坚,研发出一整套从育苗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绿色生产标准规程。”陈瑞军说,这一项目公司投资近百万元,普及推广后将带动全县韭菜产业提档升级。
乐亭万事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唐山农科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并建有农技服务中心,帮助农户及时更新农业技术。
亭县马头营镇一家育苗工厂内,工人正在分拣秧苗。侯亚婷 摄
在乐亭,园区农业已成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县以“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以“扩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创机制、增效益”为路径,兴建农业生产基地和高标准农业园区,直接示范、带动农民种植技术、产品品质提升,加快了农业产品更迭速度。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蔬菜产业园区14个、优质果品示范基地10个、省级农业休闲观光区2个。
只有让百姓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让新兴农业产业落地生根。据不完全统计,乐亭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累计投入研发、推广、培训费用近千万元,用于引进、试验适宜的新技术、新品种。相对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更大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了乐亭实现农业产业振兴的瓶颈,带动乐亭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亩均产值持续提升,近八成土地效益突破万元。目前,乐亭县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超过了1300家,拥有各类农业品牌100多个,辐射覆盖农户11万户,全县95%以上的农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增收致富,年助农增收近8亿元,成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最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