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这是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在首届问酒论坛上对白酒的一个形象比喻。中国是酒的故乡,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白酒却犹如熟悉的陌生人,大家天天都在喝,但真正了解其产品知识、饮酒常识的人并不多。因此消费者常常被各种误导所迷惑。
事实上,不仅白酒,包括葡萄酒、洋酒、啤酒、黄酒、果露酒等等各酒种,真正了解她们、能够说出其中一二三的人也只是小部分,绝大多数人还是两眼一抹黑。
正是基于这一现状,继去年首届问酒论坛之后,11月17日,中国酒业协会继续在上海酒博会期间召开第二届问酒论坛,内容直指所谓的“酒桌常识”以及一些流传甚广的“酒桌谣言”,宋全厚、徐岩、李德美组成的权威专家团进行了现场科普;而为了更好地指导消费,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中国酒业协会还组织国内顶级的国家级评委对市场采样的酒类产品进行了盲评打分,并由协会副秘书长甘权在问酒论坛上进行了结果发布。此外,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会上还表示,酒类知识的科普和教育,将是中国酒业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问酒论坛之后,中国酒业协会还将在今日头条开设问酒论坛头条号,打造一个专业酒类科普平台,并和广大媒体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类知识,指导酒类消费,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享受美酒,品味人生。从问酒论坛,到专业酒类科普平台,中国酒业协会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有力助推了酒类科普的常态化。
现场:一场趣味知识问答
第二届问酒论坛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外酒业》杂志社承办,活动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首席移动端资讯合作伙伴今日头条,首席合作媒体人民网、腾讯网、凤凰网、搜狐网、中国消费网、魅力河北网等来自全国的近500家媒体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现场,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江南大学副校长、江南大学酿酒微生物与应用酶技术研究室主任徐岩,北京农学院教授、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德美组成的权威专家团,经过6轮趣味知识问答,破解了很多长期在朋友圈流传的“酒桌谣言”:
酒桌谣言一:将葡萄酒滴在纸巾上鉴别真假的方法科学吗?
专家解答:葡萄酒色素在纸巾上移动的状态与以下因素有关:酒的浓度、酒精度、酒龄(保存条件),用纸巾并不能鉴别葡萄酒的真伪。
酒桌谣言二:葡萄酒瓶的瓶底凹陷,为什么有深有浅?凹陷越深酒的品质越好,是真的吗?
专家解答:葡萄酒瓶底的凹槽,是吹瓶工艺的需要、能够让瓶底/身更坚固,减少接触面,使瓶身直立性更好,方便汇集沉淀,方便运输/瓶储管理,并不能用来鉴别葡萄酒的真伪与好坏。
酒桌谣言三:对白酒来说,度数越高越值钱,高度酒就是比低度酒好,对吗?
专家解答:白酒的品质内涵由水、酒精和风味物质三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优质低度白酒的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工艺更复杂,生产成本更高。国际主要蒸馏酒都是采用原酒降度而来,原酒酒度太高不适合直接饮用,所以主流蒸馏酒酒度都在40度左右。而中国白酒的酒度随着人们消费需求逐步变化,优质、低度白酒是我国白酒的发展方向。
酒桌谣言四:香型到底是怎么回事?浓香、清香、酱香型白酒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专家解答:白酒本来并没有香型之分,建国后在对全国酿酒工艺研究总结技术上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和其他香五大白酒香型,浓、清、酱为白酒基础香型。美食美酒相伴,中国区域饮食习俗的差异决定了白酒风格的差异。
酒桌谣言五:摇晃酒瓶,酒花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越是纯粮好酒,是这样吗?
专家解答:在同一酒度下,酒质的好坏主要是微量呈香呈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结构决定,这些物质的变化对酒花大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是有限。同香型的酒,酒花的大小及持续时间与酒的度数直接相关(酒精度越高,酒花泡沫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摇晃酒瓶酒花持续时间越长,主要是和酒度相关,以此判断是不是纯粮好酒不科学。
酒桌谣言六:网上流传将碱面加入白酒当中,加热之后即可通过酒色变黄与否鉴别是不是粮食酒,此方法靠谱吗?
专家解答:白酒加入碱面后溶液呈强碱性,其中某些微量组分物质(酮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通过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呈现出黄色物质。而白酒十大香型各酿造工艺不同,含微量组分物质不同,加入碱面后加热,有些会变黄,有些则不会,以此来判断是不是固态法白酒并不科学。
在论坛总结中,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给出了答案。他说,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酒依然是一知半解,关于酒的偏见和谣言也是时常出现,“民间科普”也往往是盲人摸象或有意误导,很多“常识”其实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谣言”,影响了酒的声誉、误导了酒的消费。因此,酒类知识的科普和教育,将是中国酒业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据悉,在问酒论坛之后,中国酒业协会还将在今日头条开设问酒论坛头条号,打造一个专业酒类科普平台,并和广大媒体展开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普及酒类知识,指导酒类消费,帮助广大消费者用正确的姿势享受美酒,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