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唐山频道 >> 唐关注 >> 今日要闻

改变千年种稻传统习惯 曹妃甸农民春耕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

来源: 唐山晚报 作者:黄志山 李凤玺 2018-03-19 11:33: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春耕时节,地处华北平原水稻主产地的曹妃甸,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推广水稻高新品种、高效轻简栽培技术,在冀东大地上谱写了一出春耕新曲。

  今年,曹妃甸计划播种水稻32.2万亩,目前,已备足稻种140万公斤,储备化肥8000吨。曹妃甸在春耕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八农场作为曹妃甸最大的农场,水稻种植面积5.8万亩。他们今年种植的津原89、津育粳18、津糯1号、冀糯1号、辽河系列等品种都是与科研院校联系引进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口感上乘,再加上曹妃甸特有的弱碱性土壤,可以让人在吃饭时体会到真正的“稻花香”。

  在八农场小戟门村的水稻育秧实验田里,七八个农民正在曹妃甸植保站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育秧。眼前的育秧法,与传统的水稻育秧大不相同,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基质育秧”。基质育秧是一项集保护性耕作和轻简栽培于一体的实用技术,它是采用秸秆、木屑等有机基质,取代传统育苗土,培育水稻秧苗实行机插,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试验表明,实施基质育秧的稻田每亩产量可增收10%以上。今年,曹妃甸计划水稻大棚育秧、机插秧面积25万亩,基质育秧面积4万亩及乳芽抛秧面积3万亩。这些水稻高产品种、高效轻简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农民沿袭了几千年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

  在加强农资储备的同时,曹妃甸对春播用水早协调、早调度。八农场自3月1日起,就提前从陡河、沙河引蓄生产用水。截至目前,3个日流量5万立方米的水泵已从陡河、沙河引蓄春灌用水195万立方米,完成春季用水总量的近60%,为春耕备播及后续生产提供了充足水资源保障。

关键词:曹妃甸,春耕,水稻

责任编辑: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