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唐山频道 >> 唐万象 >> 唐山时评

推广“自然葬”,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入手[长城时评]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崔晨阳 2017-03-29 10:57: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3月25日,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3月26日《北京晨报》)

  临近清明节,北京今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葬方式——“自然葬”,这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整个葬区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只是一片草坪,前有杨柳,后有松柏,旁边则是一片湖水。这样既节约了墓地成本费用,又能保护土地资源。大力推广“自然葬”,需要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入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者为大,讲究的是入土为安,推崇厚葬,仿佛不这么做,体现不了对逝者的尊重,不能彰显子孙的孝道。有些家属为了给逝去的亲人选择一块风水好的墓地而不惜花费重金,同时,也催生出居高不下的“坟房产”。家属能否欣然接受不留骨灰的自然葬,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大家更新了观念,才能将这种生态安葬的方式推广开来。

  人从自然而来,最好的归宿就是要回归于自然。虽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传统的安葬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用地本来就十分紧张,能够用来作为墓地使用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墓地堪称天价而直逼楼市,暴利的殡葬行业仍有广大的市场。如果人们的观念不转变,总也不会减轻个人的殡葬负担,从更深层次来讲也不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逝者的怀念有多种方式,并不拘泥于修墓地、建墓碑、在特定的时间才去扫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一些旧俗也应当有所革新。有些儿女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十分孝敬老人,当他们离开自己后才在内心深处产生了愧疚之情,将这种情感寄托于为他们选好的墓地,每年定期去祭拜一下。尤其是在许多地方还在盛行在特定的日子为逝者“烧纸”的习俗。燃烧产生了大量烟,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宣传手段,在全社会形成“生前厚养,逝后薄葬”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的丧葬观念。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大规模的墓地浪费了土地资源,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生态安葬的方式在当前社会应该得到更加有效地推广。(崔晨阳)

关键词:自然葬,传统观念,清明

责任编辑:金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