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唐山频道>>本网原创

书声琅琅润花香 走进国学村河北迁西马家沟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金宗明 2015-05-07 14:09: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唐山4月29日电(记者 金宗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午9时整,迁西县东莲花院乡马家沟村“国学堂”里已座无虚席,不时传出阵阵诵读国学经典的琅琅读书声,一段《论语》,一段《诗经》,不绝于耳。国学堂每周六定时开讲,其中有祖孙结伴来听课的,也有婆婆带着媳妇来的,这天还有不少外地游客,这些城里人到此赏梨花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旁听”国学课。

  四月的迁西,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闻着花香,我们来到马家沟村,只见山坡上一望无际的梨花,如漫天飞雪飘落在这瑰丽肃穆的山间,使这块土地变的纯净而壮美,豪迈而生动,素雅而真诚,又如一片片白云游移在这片大好的春光之中,把这里点缀得如诗如画。村道两旁墙上画着《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街道的一旁,古色古香的“国学堂”在银白如雪的梨花衬托下显得分外安静,慕名而来的游人们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步赏美景、沐浴花香。

  一个仅有111户、340口人的村子如何发展成“国学第一村”,还吸引这么多游客?

  “村里投资70多万元打造国学文化一条街、投资30万元建立国学堂,让我来讲课,我觉得很荣幸。我一般会解读下《弟子规》《论语》这些浅显易懂的,也常‘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的形式,传播道德正能量。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来听。”马连久以前当过民办教师,现在是该村“国学堂”的老师,他每周都会准时出现在国学堂的讲台上。如今,这个国学讲堂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听众也不再限于本村村民。

  随着国学文化的弘扬,马家沟村里的文明风气也大幅度改善。

  “村里有个儿媳妇是外省的,以前和家里老人说话比较粗俗,还对婆婆出过手,现在受国学教育时间长了,变得温柔贤惠了,和公婆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村妇女主任贾玉娟说,“村里还有个叫刘冬梅的,按着国学书上讲的,有空儿就去公婆家探望,还经常帮助买菜送饭。慢慢地,其他妯娌也受她感染,争相孝敬公婆。”

  村民马海银是国学堂的忠实“粉丝”,只要有空,他准会出现在课堂上。他说,自从村里开设了国学班,村风一新。过去村里常见的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的现象早就没有了,打麻将赌博的少了,大家没事儿时就拿出国学书来看看读读,练练书法之类的。

  从开始的国学文化“上墙”到建设国学堂,国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净化人们心灵,成为广大村民不可或缺的“营养大餐”。

  随着马家沟村国学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唐山市地税系统、迁西县第二实验小学等多家单位纷纷来这里建立了国学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马家沟村也依靠“国学村”品牌,利用生态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该村“美美农家院”的老板马海珍,她说,每年梨花盛开的时节,外地赏梨花、学国学的游客都提前打电话预订,前来餐饮、住宿的客人应接不暇,家里几乎天天爆满,游客们一致反映,吃国学村的纯天然绿色农家饭,正宗地道、心里踏实。

  村书记马殿阁介绍,自2011年开始,村子着手培育农家乐旅游示范户。到现在全村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示范户12家,年可使本村增收20万元,人均增收900多元。

  顺着山势,来到北山坡上,在盛开的梨花丛中,村民马海顺正在义务帮助张满英嫁接大枣。马家沟村果树多,劳力少,每逢果树嫁接等农事要紧当口,村里的困难户总能得到许多像马海顺这样的乡亲无私的帮助。

  马海顺承包了150亩荒山,靠种植大枣为生,但一直效益不好。“后来经过学习国学,使我受到感动和启发,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野生酸枣树嫁接技术,建立了海顺大枣采摘园,每年8月到10月之间的采摘活动,就能给我带来七八万的效益。”

  马殿阁介绍,近些年这个“国学村”,培养出48名大学生,其中还有1名博士后;2014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旅游收入达50万元。现在的马家沟已变成了环京津唐地区远近闻名的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果、冬观雪的文明旅游观光村。

  一路走来,呼吸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我们被这浓浓的国学氛围所陶醉。马家沟,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国学“搭台”与经济“唱戏”完美结合,厚重的国学加上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学村,迁西,马家沟

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