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去年开工建保障房31113套 降低准入门槛
本报记者宋钧 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为切入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发展工程,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难题,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4年,全市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1113套,竣工24881套,分配入住20594套,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9%,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7%,超过“十二五”末25%的规划目标。 打造高品质保障性住房小区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离不开高标准、人性化的管理。”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创建和谐宜居的保障房小区人居环境,使保障家庭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市以“便民、利民”为着眼点,不断探索创新保障房后期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后期运营管理水平。 2014年,在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基础上,试点推行保障房小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物业管理和房屋管理“一体化”,做到前沿服务、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保障家庭信息,方便群众物业维修,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小区物业管理优先为本小区居民提供物业工作岗位,为低收入家庭创造再就业渠道。 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选择了资质优、实力强、信誉好的卓达、恒辉等知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物业管理,使保障家庭享受到三级以上的物业服务标准;定期向承租家庭发放征求意见表,随时掌握保障住户对保障房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健身场地、器材和地上自行车棚,进一步便民利民,为打造高品质保障性住房小区奠定了基础。 市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7% 位于我市留村西街以东、苍南路以南、南位路以北的一片空地,如今,吊车林立,四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现已经主体工程过半。该工程为南和苑,是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2014年开工的其中一个项目。 去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竣工、分配入住任务均按省定时间节点要求全面超额完成,这离不开任务的科学分解以及联合督查制度等措施的实施。据介绍,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始终坚持市、县两级政府合理分担,县(市)原则上不承担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建设,按照自愿申报原则,自主承担经济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市区两级政府以市为主,各区原则上只负责土地供应、拆迁,建设任务全部由市级承担。此外,还建立了联合督查制度,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发改、房管、财政、国土、规划、建设等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有效地促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去年,全市开工项目108个、31113套;竣工项目56个、24881套;已分配入住项目59个、20594套;新增廉租住房补贴1414户。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9%,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7%,超过“十二五”末25%的规划目标。 住房保障准入门槛降低 为了让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分享城市建设成果,2014年,我市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降低住房保障准入门槛,切实将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 2014年,我市调整了市区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界定标准,低收入家庭为人均月收入1685元(含)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为人均月收入2106元(含)以下;申请家庭住房条件统一调整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1人户在30平方米以下;取消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户籍年限及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社保缴纳年限,取消了离异申请人离异满2年的条件限制;放宽了单身申请人的年龄限制,年满法定结婚年龄即可申请。 同时,实现了常态化受理,将纳入保障范围的家庭及时进行分类、分批次轮候,市区部分街道办事处还将受理申请权限延伸到居委会,更加方便了居民的就近申请。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保障房换房平台,实物配租家庭通过平台可及时了解有换房需求家庭的房源信息,自愿达成置换意向,报经住房保障部门批准后即可换房,此举既满足了实物配租家庭因就业、子女就学、就医等原因的换房愿望,又实现了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配置。 |
关键词:保障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