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唐山频道>>唐多彩>>文教

87岁幸存者参加大屠杀村祭:3岁弟弟被扔下河淹死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2014-12-08 16:09:0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幸存者苏国宝祭扫死难同胞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南京湖山村是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下辖的村庄,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白墙黑瓦,村头竖着“最美乡村”的指示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在77年前,曾是惨遭日军屠戮的人间地狱。村东面公墓里竖立着的“以史为鉴碑”,无声讲述着那段血泪历史。12月6日,湖山社区在这块纪念碑前举行村祭活动,村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7岁的老人苏国宝,拄着拐杖来到碑前,为大家讲述起77年前湖山村遭受的浩劫。

现代快报记者 顾元森

见习记者 张希为

为了不能忘却的

纪念

幸存者的证言

86岁艾义英在大阪证言:不能让悲剧重演

应日方邀请,中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6岁的艾义英老人7日在大阪参加证言集会,讲述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亲身经历,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在大阪府立劳动中心举行的证言集会上,艾义英老人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1937年12月南京城沦陷之际,艾义英才9岁。艾义英的父亲、叔叔、堂哥和姑父等7人都被日本人抓走,只有一人重伤后侥幸存活。“到处都是死人。我感到害怕。母亲说,死人有什么好怕的,可怕的是活的日本人。”

“1937年,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中国人。日本人在中国犯的是滔天罪行。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纪念死难者,永远不能让这个悲剧重演。”艾义英说。

在艾义英老人讲完后,全体在座者起立,默哀一分钟,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据新华社

年轻人的使命

南京女生手绘连环画纪念遇难同胞

黑白色调的手绘图中,一个日本兵手握长枪站在高高的堤坝上,一旁吐着火舌的机关枪无情地向同胞们扫射,他们一个个应声倒下。昨天,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大三女生陈乐,以手绘连环画配同期声的方式连夜创作出一部近4分钟的视频,祭奠77年前“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并在微博和土豆网上发布。她说,希望能让更多的日本同龄人看到她的作品,了解那段历史。据了解,陈乐是南京人,从小喜欢画画的她,一周前开始策划以手绘和视频的形式纪念今年首个“国家公祭日”。

视频中展现了11幅手绘作品的创作过程,画面含蓄却直指日军罪行的本质,例如指责松井石根和武藤章践踏国际公约和人道主义精神,下令“杀掉全部俘获人员”,“战争使人变成魔鬼。大规模的集体屠杀还没结束,占领军指挥官又发布:‘日军官兵可以在南京市内随意选择宿营地’‘清除便衣兵’等命令。”

但作者在涉及这些史实时表现委婉。例如,在提及两名“百人斩”日军罪行时,随着日军手起刀落,一顶帽子向空中飞去,一副眼镜跌落地上,寓意一个生命的离去。视频在网上发布后,立即引来不少点赞,有网友评价“很有创意,应该用这样的方法让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

通讯员 程识行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大屠杀幸存者拄着拐杖来祭奠

12月6日上午8点多,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湖山村公墓,纪念碑位于公墓东侧的醒目位置。这座石碑约1.6米高,竖立在6级水泥台阶上,碑顶用绿色瓦块搭成屋檐,四周砌了一圈白色瓷砖,黑色的碑体嵌在其中。碑身正面用红色字体刻着碑文,碑名是“以史为鉴碑”,正面碑文如此写道:“民国二十六年冬月初四(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日),日军侵入湖山,村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痛不欲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六十四人遇难,十五家绝户,二百多间房屋被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纪念遇难和阵亡的同胞,增强爱国情怀,立志振兴中华,呼吁制止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特立此碑。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湖山村委会 2005年8月15日”

碑的背面刻有“死难者名单”,“戴昌继、戴兴钏、夏全富……”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死难者的名字,共64人。在纪念碑的西侧,当地村民挂起一条长10米左右的横幅,上面写着“缅怀抗战同胞,追悼大屠杀遇难同胞,湖山村村祭活动”22个大字。碑前还有一个花篮,花篮是87岁的苏国宝献的,上面写着“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当天,湖山社区数十名小学生和不少村民在现场参加村祭,大家先是对着纪念碑鞠躬,然后献花,并集体呼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号。

3岁弟弟被日军扔下河淹死

苏国宝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来到现场。“前段时间老人摔伤了腿,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苏国宝的儿子苏基成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过去了77年,但老人说自己一直记得当时的情景。苏国宝生于1927年,当年日军来湖山村屠杀时,他才10岁。“日本人12月6日就进村了,抓鸡、杀狗、挖掩体,还把村子全部封锁了,开始屠杀。”苏国宝说,“我们躲在厕所坑下面,晚上就跑到山上,睡在沟里,日本人就用机枪对着山上打。”

“8日早上,我们10个人被赶到了小学操场上,有个叫王立荣的反抗,打了日本人一拳,马上被捆到树上,砍头死了,还有6个人也一个接一个地被刺刀刺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苏国宝情绪有些激动,“我弟弟苏国久当时才3岁,被日军抓住时咬了对方一口,也被日本兵扔进河里淹死了。”“当时我吓晕了,趴在地上,有个人的尸体倒在我身上,我才捡了一条命。”醒来后,苏国宝爬到地洞里找到了父母,“我哭着说弟弟死了,他们也哭,还劝我不要再哭了,给日本人听到了大家都活不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泪水涟涟。

一个村有60多人遇难,15户绝户

逃出湖山村后,苏国宝随父母、部分村民一起逃到陈家圩避难。12月16日,他们再次回到湖山村。“沿路尸体遍地,回到家之后发现房子都被日本人烧了,粮食也被抢了。”苏国宝老人说,“后来日本鬼子又来了,有的村民正在埋尸体,迎面碰上了日本兵,也被杀害了。”

1938年元旦前后,苏国宝和家人来到位于江南水泥厂的难民营,受到了丹麦人辛德贝格的帮助。“听说我的遭遇后,他给了我一块银元,当时一块银元能买100多斤米。”老人说,是辛德贝格的帮助解决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根据《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书记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湖山村共有60多人遇难,有15户绝户。现代快报记者从江宁区汤山街道了解到,近些年苏国宝一直没闲着,他多次受邀赴日本京都、大阪、神户、名古屋、东京等城市讲述当年发生在湖山村的血腥屠杀。“‘永远不打仗,世代享太平’,这是苏国宝经常说的话,他希望通过讲述自己年少时代的亲身经历,表达南京人民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

村里将建村史馆

在纪念碑前,72岁的村民戴厚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的爷爷、奶奶当年就是被日军杀害的,两人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后。77岁的戎国栋说:“我的亲爷爷、四爷爷和大伯都是被日军杀的,他们的名字也都刻在碑上了。”村民们说,村民们每逢清明,便到这块碑前祭拜死去的亲人。

汤山街道湖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艾钱云告诉记者,现代快报推出的“全城同祭”活动很有意义,为纪念该村的遇难同胞,让年轻人了解历史,不忘过去,社区特地制定了此次村祭的活动方案。另外,该社区将结合今年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建立村史馆,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中湖山村遭血腥屠杀这段历史,将成为馆内重要展示内容。此次组织村民和学生们来到“以史为鉴碑”前祭扫,就是让孩子们牢记历史,发愤图强。

以史为鉴碑

刻有死难者名单,意义重大

南京炮兵学院教授费仲兴著有《城东生死劫》《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7卷等书。费仲兴教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仔细研究清楚当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曾骑车在汤山一带仔细寻访,并多次找到苏国宝,了解当年湖山村发生的事情。在《城东生死劫》一书中,一部分内容是“湖山小学操场上的屠杀(12月8日)”,其中详细叙述了包括苏国宝弟弟苏国久在内村民们遇害的经过。

费仲兴告诉记者,专家和志愿者们做了大量寻访,并搜集了相关证据。2005年,由当地村民出资,建起了“以史为鉴碑”,碑上刻了每个遇难村民的名字,这在众多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中是少见的。从实证与史实的角度看,这块碑的意义非常重大。

全城同祭

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前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南京!南京!》

把我看哭了

昨天下午两点,紫金山东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前,来自仙林地区8所高校的29名大学生,为死难者默哀。他们当中,还有两位来自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的留学生。

21岁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倪雅,目前就读于南师大商学院。昨天,她和班上另一名留学生——越南姑娘潘氏恒,也来到悼念活动现场。倪雅说,室友曾向她推荐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叫《南京!南京!》。看过后,倪雅哭了。日军的暴行让她难过,“看完电影,我的心情非常非常糟糕!”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前

高校学生背诵

《少年中国说》

昨天上午,冒着刺骨的寒气,南审17名学生前往祭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这块丛葬地纪念碑,位于五台山体育馆5号门对面。据碑文记载,此处纪念碑立于1988年7月。这里共埋葬254具遇难同胞遗体,多是从新街口、估衣廊和汉中路一带找到的。五块由大到小依次垒起的方形石板,组成了形似金字塔的形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熄灭蜡烛、将千纸鹤轻轻放到碑前,他们一字排开,面对纪念碑大声背诵起《少年中国说》。“站在纪念碑前背诵,1937年日军屠城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格外激励我们向上。”女生贺烨说,他们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将20多处丛葬地纪念碑逐个探访一遍。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关键词:苏国宝,1927年,纪念碑,湖山,村民,少年中国说,证言,视频,南

责任编辑:张光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