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唱不衰的曹妃甸 奋进中的明日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06-12 06:59: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曹妃甸,唐山南部渤海湾西岸一个曾经涨潮后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漫长的海岸线为这里孕育出众多天然良港。在2003年后,持续以“明日之城”、“中国鹿特丹”、“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等响锤,敲击着世人的神经。伴随着近几年出现的“曹妃甸败局”、“烂尾”和“鬼城”等等“唱衰”杂曲,曹妃甸奋进的步伐依然坚决、扎实、平稳,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曹妃甸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8亿元,同比增长9.5%;全部财政收入76.1亿元,增长5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7亿元,增长6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5.1亿元,增长19.1%。曹妃甸——唱衰曲中擂响鼓,负重奋进追好梦!

  美丽传说的涅槃

  “曹妃甸”又名“沙垒甸”,古代渔家避风的一个小海岛。相传唐朝李世民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在一次率兵追赶叛军的途中,曾在渤海湾一个无名小海岛上,搭救了一名被叛军调戏的曹姓渔家姑娘。由于长途拔涉,东征西杀,再加上乘船追赶叛军遇上狂风大浪,唐王病倒在了船上。被搭救的渔家姑娘,知道救了自己的恩人病倒在船上,便登船守护在唐王身边,为唐王煮米饭,熬鱼汤。唐王李世民见这位渔家女长得俊俏,温柔体贴,就封这位渔家女为贵妃,并答应她等平乱班师时,带她回京都。唐王后经十余载东战西征统一了中国,却忘了这个在海岛上捕鱼为生的渔家女,而当地百姓却一直把这位姓曹的渔家女尊为“皇后”。后来,曹妃老死在这个荒岛上,当地渔民建造了一座“曹妃庙”,小岛因此得名“曹妃甸”。

  曹妃一生没有等到享受荣华的机会,但曹妃甸却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等到了开发福地的机缘。1992年,曹妃甸开发开始启动,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和3500多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研讨和优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翔实的依据和定性结论。曹妃甸工程先后被河北省、唐山市列为“一号工程”。2003年,曹妃甸开发形成初步规划。2005年10月,被列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06年3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曹妃甸工业区初步规划面积为310平方公里,立足京津冀、背靠“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优势,认真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大力构筑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展示了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辉煌前景。

  汗水创造的奇迹

  这是巨变的曹妃甸,开发和建设的脚步,比任何时候都要走的更快,无论前进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路上荆棘坎坷,总有一种信念,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提醒着甸上的人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自2003年初,以修建通岛公路为标志,曹妃甸拉开了填海造地的序幕。经过了10年开发建设,这个涨潮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已经变成了310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区,不得不承认其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者采访得知,曹妃甸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到2006年,是开发建设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07到2009年是吹沙造地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三阶段是产业聚集和项目建设。“算起来曹妃甸只是个4岁的孩子”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跟记者谈到。

  经济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应该说是经济周期之内,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开始产业聚集之际,中国经济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难以保持快速发展的节奏。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曹妃甸取得的成绩实非易事。经过10年努力,曹妃甸面积发福50倍,十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行业发展已颇具规模,曹妃甸后发优势越发明显。

  “我多次来过唐山,包括曹妃甸,第一次来的时候,曹妃甸还是在吹沙造地,这次来了以后感觉变化很大。短短几年间,曹妃甸的发展速度很快,我认为,这种速度不亚于过去的深圳速度。过去,曹妃甸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因此发展速度肯定是非常需要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曹妃甸,经济

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