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伶红线女病逝粤剧因她得名“南国红豆”
红线女是中国文艺界公认的一个传奇。早在60多年前,她就是首屈一指的花旦王。50多年前,她凭《卖荔枝》赢得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金质奖章。20多年前,她获联合国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表演艺术奖。10多年前,她成立了红线女艺术中心。在中国现存的数百个地方剧种里,为在世演员建立艺术中心的,只有她一个。 红线女曾经说过:“我活一天,就要为‘南国红豆’继续贡献力量。对粤剧,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许啊。” 1、战乱中随舅母学戏 她从丫环宫女等小配角演起,一直到观众瞌睡、演员也瞌睡的所谓“天光戏”中,才有机会担当主角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幼年在广州、澳门读书,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粤剧名伶,她从小对粤剧耳濡目染。老人回忆说:“小时候,我被母亲抱着去广州海珠剧场、太平剧场、乐善剧场看戏,没钱就坐三楼,那是当时最差的位置。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广州,父亲生意破产,我也没书念了,甚至没饭吃。母亲不顾父亲的反对,把我带到了香港,让我跟舅母何芙莲学戏,那时我才12岁。12月底,我从《梅香》开始学起,最初的艺名叫小燕红。学了没多久,香港就沦陷了。” 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九龙。红线女随舅母又辗转抵达广州湾。天资聪颖的她在靓少佳、靓少凤等粤剧大师的指点下,锋芒渐露。她从丫环宫女等小配角演起,一直到观众瞌睡、演员也瞌睡的所谓“天光戏”中,才有机会担当主角。之后,她借用唐代传奇侠盗红线的故事,改艺名为红线女。正是此时,她认识了粤剧大师马师曾,并加入马师曾组建的太平剧团,渐渐学会了拉腔、偷气,最终形成了让戏迷津津乐道的“马调红腔”。 2、与马师曾结为连理 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两人互生情愫,很快走到了一起 1943年初,红线女在马师曾的戏宝《刁蛮公主憨驸马》中升任正印花旦。一次,饰演刁蛮公主的蓝茵突然肚子痛得难以忍受,可是舞台下面的锣鼓已经敲响了。在极度紧张之下,马师曾命令红线女顶替蓝茵出场。红线女忐忑不安地一边上妆一边翻曲本,就这样硬着头皮出场了。谁知救场大获成功。事后,蓝茵不再回剧团演戏了,红线女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并因此对她产生了情愫,而红线女对马师曾也颇有爱意。于是,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定居。此后半个多世纪,倡导夫妻、家庭、邻邦以和为贵的《刁蛮公主憨驸马》,一直是红线女的保留节目。2000年,面对粤剧艺术越来越不被青少年熟悉的现状,她提出了把《刁蛮公主憨驸马》改编成动画电影的构想,希望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向青少年推广粤剧。经过4年努力,同名粤剧动画电影终于在2004年暑期公映,在广州10家电影院放映了382场,观众近2万人,还获得电影华表奖的优秀美术片奖,并制成音像制品在全国发行。 3、艺术上追求真善美 凡是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是爱是憎,都会给观众有力的感动 从1946年定居香港到1955年返回广州,这10年是红线女艺术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时香港兴起一种粤语歌唱电影,用唱曲取代对白。商业触觉敏锐的电影公司,邀请红线女走上银幕。《慈母泪》《大地》等80多部电影伴随着红线女的名字家喻户晓。但红线女并不甘心牺牲艺术来迎合电影公司的商业制作,她自掏腰包组建了真善美剧团,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了《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演出前,她收到的花牌竟有三层楼高。之后,她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领衔演出粤剧现代戏《珠江泪》和《一代天骄》《王昭君》《蝴蝶夫人》等,把粤剧的旦角唱腔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红线女说:“我历来坚信,戏剧创作离不开真善美。凡是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是爱是憎,都会给观众有力的感动。角色没有生命,单凭唱工与做手来获致共鸣是不可能的。”从《搜书院》中的翠莲到《关汉卿》中的朱廉秀,从《昭君出塞》《三娘教子》到《李香君》,红线女受聆于前辈,浸润于传统,对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刻画细腻深入。她博采众长,脱颖创新,以其出众的才华独领风骚,为粤剧发展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4、放弃优越生活回广州 毅然放弃了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广州投身祖国的戏剧事业 1955年,红线女毅然放弃了在香港演艺界的显赫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到广州投身祖国的戏剧事业。她上山下乡、深入生活,去体验人物的真切情感。她还拜梅兰芳为师,请教梅派唱法;请程砚秋帮助设计身段与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为她丰富《思凡》唱腔;还有昆曲名家朱传茗,歌唱家郭兰英、王昆等,也都是她请益的对象。红线女把所学、所识、所获,都化成了艺术血液,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最终完成了红派艺术的创造。梅兰芳评价她的表演已达到了“化有形为无形”的最高境界。 红线女在1965年推出的《山乡风云》,是粤剧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周恩来总理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没想到一个弱女子,竟能把革命女英雄演得这样成功。为了演活角色,红线女还特意体验军旅生活,摸爬滚打,射击居然可以打到9环。年逾八旬的红线女告诉记者,1966年她曾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15场《山乡风云》。时隔42年,她的弟子蒋文端又带《山乡风云》重返上海滩,让她倍感高兴。她坦言:“抢救粤剧遗产,扩大粤剧市场,时不我待!” 5、振兴粤剧永不言退 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因十年浩劫,红线女曾离开舞台13年3个月。红线女说:“那时每次开会都要唱歌。我们不能唱,但我内心在唱。养鸡时没人看见,我就抓紧机会练功。喂鸡时吊几声嗓、打雷时喊几大嗓。即使身居仅4平方米的陋室,也不忘练身段、摆舞姿、走台步、跑圆场。因为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总是告诉那些红卫兵,毛主席知道我,周总理知道我,我不是反革命。我坚信自己以后还会演戏,所以我一直很乐观,面对种种辱骂和艰苦,总是能够一笑置之。”1996年5月,红线女艺术中心在广州成立。她和她的同事们不懈努力,把中心建设成收藏、展示、传播红派艺术的殿堂;建设成粤剧爱好者参观、学习、娱乐的场所;建设成红派艺术学术探讨、理论研究的园地;建设成粤剧艺术探索、创新的阵地;建设成海内外艺术交流、联谊的沙龙。红线女动情地说:“我喜欢这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永远记得毛泽东主席曾写信鼓励我,要成为劳动人民的红线女。我要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艺。所以,我还要进步,还要努力。” |
关键词:粤剧,南国红豆,红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