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炼钢哪家强?渤海湾的唐钢是真的强。我找到了一枚小钢锭,今天就看它,在钢铁丛林中挑大梁。
年产千万吨级的钢,占地8145亩,却看不到干体力活的工人。看了近期的河北新闻联播我们都知道,在智能制造领域,现在全省各地都在努力开新局,产业新气质,妥妥拿捏了。
钢锭是钢水凝固后的样品,是判断一炉钢水是否达标的重要物件。要把它取出来,等同于虎口拔牙。
以前,这里是炼钢生产中最最危险的地方。现在我到转炉大概是50米,高温炙烤感非常明显。
过去,需要工人站在炉口从装满1600℃钢水的“大罐子”里面取样。咱亲测一下,环境温度高达60.6℃。
现在“机器人”挥舞手臂,就能轻松搞定。我们赶上了炼钢的最好时代。
马上开始的,是一场钢铁界的“狂飙”!眨眼的功夫,钢锭在压缩空气的推送下穿过800米的管道,来到钢铁分析检测实验室。
您看,工业风瞬间切换成了科技风。
这几个“好兄弟”,有点儿酷。它负责准确抓取钢锭,它接手检测钢锭内的各种物质含量。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只要170秒!
这里日均分析钢锭试样600余个,报出检测项目1万余个。用数据守护着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用钢领域的12大系列、百余个钢种的质量生命线。
刚刚看到只是智能炼钢的一环。
顶级的系统,往往只需要“简单”的呈现,一个大屏,4000多个关键节点数据,眼前是智能炼钢的“大脑中枢”,背后挺起的是“钢铁的脊梁”!
记者:冯立华
文案:冯立华
摄像:邢丁 杨雨熹
后期:冯立华
海报:杜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