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喽!”随着船长一声吆喝,曹妃甸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人员登上了前往项目区的渔船。
11月17日晚上9点半的大海,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打在技术人员坚毅的脸上,他们争分夺秒,充满了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决心。
曹妃甸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从这里启航,秋冬交替时节最低潮的几天,是海草床修复的绝佳时机。不同于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受限于天气、温度、潮汐、风力等多方面因素,施工不分昼夜,只要能出海就一定要把握机会。
“海草床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近海生态系统,曹妃甸龙岛及邻近海域已被探明为国内现存已知温带海域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我们通过鳗草种子播种、植株移植、种苗移栽、基质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龙岛西侧及北侧浅水海域的海草床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有效地优化海岸带生态系统,增加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湿地碳汇功能。”地质二队海洋地质调查所所长刘玉军一边播种着海草种子一边说道,“这个项目是地质二队首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是我们队生态修复领域布局由陆地向海洋发展迈出的探索性一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虽说是11月,夜里的海水冰冷刺骨,但技术人员们眉头都不皱一下便进入作业区,大家分工有序,种子播种、植株移植有条不紊,海面上的作业热火朝天。转眼到了涨潮的时间,大家收拢队伍,准备踏上归途,此时已是后半夜。
据介绍,2023年,地质二队将建设海草床增殖扩繁区531公顷,海草床裸斑修复区105公顷,播种海草1300万株,并建设智能监视监测平台1个。此次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能有效遏制曹妃甸海域海草床的退化趋势,进一步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形成健康的海草床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