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厅

唐山市召开“党的十九大以来重点工作成果展示”
之税务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冯喆
2022-10-11 09:49:28
分享:

发布会现场。尹思铭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0月10日讯(记者 冯喆)10月10日,唐山市召开“党的十九大以来重点工作成果展示”之税务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全程如下。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鹏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党的十九大以来税务工作成果展示”为主题,分三部分向大家介绍,全市税务部门在落实减税降费、推进税制改革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董虎艇,征收管理科科长井峰和所得税科副科长申航,就有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董虎艇先生就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税务部门在落实减税降费、推进税制改革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发布。

  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董虎艇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对大家一直以来对全市税收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九大以来税务工作成果的有关情况。

  一、减税降费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税务系统将确保退税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为市场主体卸担子、添信心、赋动能。2018年至2021年,全市税务系统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328.7亿元,加上今年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截至9月底,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近222.9亿元。

  回首这五年,连续实施并不断加力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不断显现。2018年,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了广大纳税人的负担。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2020年,推出7方面28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稳岗就业。2021年,实施“减税降费+缓税缓费”,持续加力加码,减税降费产生了叠加效应。2022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呈现了规模力度大、优惠方式多、惠及范围广、连续性强的特点。一项项利企惠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切实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催生市场主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党建引领,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落实好退税减税降费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要内容。今年在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创新开展“退税减税党旗飘”等活动,为推动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注入红色动力。

  五年来,我们制定“强统筹、稳推进”工作机制,在建立机制方面,针对退税减税降费涉及政策多、税种多、部门多、层级多的问题,市县两级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退税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制定“六项规则”“七项机制”和“八项制度”,统一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形成纵合横通的“一盘棋”格局。

  五年来,我们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宣传辅导,在广覆盖宣传的基础上,持续强化“精准滴灌”,进一步做好点对点辅导工作。大力推广“网上、掌上、线上、线下”四位一体智能化咨询,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有效满足纳税人多元化咨询需求。

  五年来,我们实施“精测算、严管控”后续管理,建立健全减税降费数据排查、会审等机制,多维度开展减税降费效应分析。自主开发疑点数据监控分析平台,通过风险模型精准锁定优惠政策错报漏享企业名单。严格掌握政策界线,细致处理疑点数据,运用“机制+平台”的方式,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执行到位。

  五年来,我们打造“广联动、聚合力”共治格局,注重发挥部门协同共治,凝聚起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的强大合力。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纪委监督、社会参与”的协同共治新局面。牵头建立与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实现征管职责平稳划转,费款如期顺畅征缴,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参与构建税务、财政、人行三方协调联动,在全省率先建立联席会商、联通信息、联审对账、联合宣传、联动检查的“五联”工作机制。注重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主动配合接受外部监督,着力推动构建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的共治格局。

  二、税制改革卓有成效

  税收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加强,一直以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坚定新时代税收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税收制度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巩固拓展税收制度改革的成果,推动唐山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不断创造新辉煌。

  五年来,纵深推进税制改革。一是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增值税税率下调、“三档”变“两档”、小微企业普惠性增值税优惠、留抵退税、加计抵减、扩大抵扣范围等一系列政策。

  二是个人所得税改革成功实施。自2018年8月31日起,按照“建税制、转模式、降税负”的改革思路,分三步完成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实现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平稳过渡。

  三是水资源税顺利开征。自我省实施水资源税试点改革,全市税务系统牢牢把握“水利核准、纳税申报、税务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的总体思路,通过采取部门联合办公、远程在线联网监控、纳税人分类管理等有效措施,促进辖区水资源税纳税户数、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环境保护税顺利开征。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排污费改征环境保护税。全市税务系统在联合培训、精准识别、优化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整体推进落实有序、有力、有效。

  五是耕地占用税法顺利实施。2019年9月1日起,耕地占用税法正式实施。全市税务系统深入调研、周密测算、强化宣传,有效提高纳税人自主申报能力。

  六是资源税法顺利实施。2020年9月1日起,资源税法正式实施。全市税务系统扎实做好资源税法立法实施相关工作,在广泛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辅导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省局拟定全省适用税率、减免税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精心做好新旧政策衔接过渡工作,确保了税法如期顺利实施。

  七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和印花税法顺利实施。2021年9月1日起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顺利实施,2022年7月1日起,印花税法开始实施。全市税务系统积极配合省局做好税法实施前各项调研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业务培训。同时,充分依托“凤凰税音”广泛宣传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和印花税法相关规定,确保税法顺利落地实施。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税务系统深入立足以数治税的税收发展新阶段,贯彻“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的税费服务新理念,持续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积极在“减程序”“减时限”上发力,努力打造更便捷、可信赖的税收营商环境。

  回首这五年,我们始终把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和期盼放在心上,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纳税人缴费人所盼、税务人所向”等理念,着力推进税费服务创新,着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2018年,全面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30条措施,进一步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2019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2020年,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面对疫情冲击,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021年,持续优化执法服务,落实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措施;2022年,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智慧税务建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年间,更多元的网上办税渠道得以推广,办税缴费效率不断提高,更便利的电子发票改革推行,发票使用成本逐步降低,更精准的分级分类管理实施,该放的放下去,该管的管起来。

  一是坚持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让纳税人少跑腿。即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提交、一次办结。在唐山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窗,实现了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各相关部门“并行办理”,开办事项在一个工作日内一站办结。会同住建、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合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办公模式。采取在社保医保部门开设窗口、共同进驻行政审批中心等形式,落实社保费“一站式”服务和“一厅联办”。截至目前,全市12个县区共21个大厅(包括税务、政府、人社、医保)支持“一厅联办”。

  二是坚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为纳税人减负担。整合增值税、消费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全面推行财行税合并申报、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优化非税表单填报。简并优化出口退税申报相关报送资料和办税程序,进一步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持续精简出口退税涉税资料报送、简化退税办理流程,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长。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推行的相关工作,开放增值税进项凭证电子数据,方便纳税人勾选抵扣、纳税申报、财务核算等。广泛宣传电子发票领用方式快捷、远程交付便利、财务管理高效、存储保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引导纳税人开具、使用电子发票。

  三是坚持智能办税、远程帮办让纳税人更省心。以省局《智慧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基本规程》为标准,以智慧化、集约化、便利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办税服务厅智慧化升级改造,建设“1+1+N”智慧办税服务网点体系。截至目前,已有3个县级局完成了智慧办税服务样板厅建设,全市范围内建成办税服务网点129个,其中综合办税服务厅21个,办税服务室29个,自助办税服务厅(智慧微厅)28个,全市范围基本形成15分钟就近办税服务圈。持续推广应用“手持智慧导税终端”设备,以智慧化手段帮助基层税务干部精准高效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同时,全面运行远程帮办,通过语音指导、视频连接、共享桌面等方式,帮助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解决在使用电子税务局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电话咨询过程中描述不清等问题,进一步拓宽“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目前,全市高标准建成远程帮办中心20个,开通云端窗口92个,累计完成各类帮办业务41万笔。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税务工作发展还有赖于大家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新征程,再出发。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要求,接续行进在优化税费服务的道路上,全力推进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快准稳好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鹏程

  感谢董虎艇先生的权威发布。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在叫到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然后提问,谢谢!

  记者:党的十九大以来,市税务局在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 井峰

  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税务局围绕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的“四精”要求,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分别组建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1个《意见》落实领导小组和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8个专项工作组,并建立了6项工作制度,迅速形成了“条块互动、上下联动、合力推动”的“1+1+8+6”机制,并把改革工作细分为76项具体目标、102条落实举措,严格按照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全程推进改革落实落地落细,形成了“四轮驱动”的改革落实工作新格局。

  一是以规范驱动执法精确化,在宽严相济中彰显力度温度。二是以需求驱动服务精细化,在倾心倾力中持续优化升级。三是以数据驱动监管精准化,在提质增效中维护公平正义。四是以协作驱动共治新格局,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凝聚合力。《意见》实施以来,市税务局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授予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

  接下来,市税务局将以丰富“以数治税”效能实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以强化部门协作赋能税收数据,引领关键任务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为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贡献税务力量。

  记者:下一步,唐山市税务局有什么具体举措,使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从而加快其创新发展呢?

  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所得税科副科长 申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下一步,市税务局和市科技局将联合开展重点培育。

  一是全面摸底,选取重点培育企业。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未享受优惠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研发意愿、研发能力,以及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多方面因素,对未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量清册企业进行细致摸底,选取20%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二是定制服务,设立推进政策落实“一账三册”。比照省局,市县两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推进台账,设置重点培育企业清册、研发政策清册、辅导服务清册,对台账内重点培育企业依托“三个清册”统筹开展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定向辅导,提升企业研发意愿,推进政策落实。

三是部门联动,共同开展辅导培育。与科技部门联合就推进全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工作进行部署,针对重点培育企业开展研发立项、会计核算、费用归集、享受优惠等方面协同开展辅导,科技部门侧重辅导企业研发立项、项目鉴定,税务部门侧重辅导企业归集和申报,合力推进,让企业能享受、会享受。

  四是压实责任,落实网格化服务。各级税务机关对重点培育企业专项辅导逐级明确责任人,按照税务辅导企业、上级督导下级的方式逐级督导,基层税务机关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确保每个重点培育企业都有“辅导专员”。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优势,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一对一”“点对点”培育辅导,推进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五是分步开展,把握推进落实关键节点。抓预缴环节提前享,到9月底已经开展四轮专项辅导,确保有研发意愿企业及时完成立项,符合享受加计扣除条件的企业在10月预缴环节充分享受政策。抓第四季度再培育,10-12月针对预缴未享受优惠的重点培育企业再次进行两轮辅导,充分利用最后一个季度加大培育力度,促进企业及时立项,加大研发投入,准确归集研发费用,达到享受优惠条件;抓汇缴节点再享受,到2023年5月底前,继续跟踪辅导,确保汇缴环节应享尽享。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王鹏程

  好,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如果有记者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市税务局办公室联系。

  由于时间关系,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关键词:唐山,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