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唐关注 > 今日要闻

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成绩喜人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  作者:郑芃芃
2020-11-30 10:59:14
分享: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设施提档升级。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规模品质全省领先,建成城市书房13座。破解路北、路南多年无图书馆难题,实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10个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全市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建筑面积将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乡街综合文化站100%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独立设置;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2%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57个。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

  改革任务率先落地。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全部出台,高质量落地;市级文图博美四馆全部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1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建成总分馆制,乡街覆盖率100%。迁安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资源共建共享国家试点项目以“良好”等级通过验收;迁安市文化馆老年大学与总分馆制建设有机结合,作为第二批国家试点,“1+X”总分校模式成为“文化养老”新范例。

  文化供给赋能增效。打响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工业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品牌。建立政府购买机制,以3P模式将大剧院委托专业公司运营。每年采购演出和电影放映2000场以上。培育了《相期吾少年》等一批舞台精品和《圆梦》等一批群众文艺精品;建立文创孵化基地,举办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发行“唐山文化旅游惠民卡”,定期公布文化菜单,广泛开展群众预约、选单、荐书以及评价活动;“我们的节日”“七进”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常年开展;“一县一品”各具特色。

  数字化服务聚力提升。投资600余万元,统筹打造唐山公共文旅云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唐山精神、唐山非遗、唐山旅游等8大主题为核心,构建了特色数字资源平台。实现四级文化设施WIFI全覆盖,市县文图两馆网站健全,微信公众号矩阵汇聚,与唐山公共文旅云互通互联,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触及全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托数字化平台“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公共文旅云平台上线5个月,发布信息2200余条,视频资源400余个,浏览量超过43.8万人次。

  特殊群体服务践行初心。充分保障残疾人均等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机构坚持提供无障碍设施和预约、帮扶一对一服务,在福利院、截瘫疗养院、聋哑学校设置服务点,常年开展“七进”活动。市图书馆2019年被中国残联和中国盲文图书馆评为“五星级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市群艺馆全力打造“新市民俱乐部”,坚持“六有”标准,丰富新市民及其子女阅读、演出、培训、展览等文化供给,激励引导他们更好地投身城市发展、融入城市生活。

  文旅品牌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唐山周末”文旅新IP,推出观览皇陵长城胜迹、体验工业文化文明、品鉴地方戏曲美食等15条精品线路;皮影主题乐园、唐山饮食博物馆等一批文旅项目投入运营,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演艺《那年芳华》亮相;唐山开埠140周年纪念、非遗展演、南湖灯会等100多项节庆活动相继举办。全力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名城”,立法《唐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工业旅游大会,推动“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高度融合。开滦博物馆、唐山工业博物馆、启新1889水泥工业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擦亮了城市名片。发展研学基地和主题线路,李大钊纪念馆(故居)、新禾机器人等15家单位被评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探索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试点。创新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结合点,完成《新时代乡村文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印发《唐山市新时代乡村文旅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4个制度文件,建成曹妃甸河豚小镇等5个乡村文旅服务中心试点,创新实践了“一个地方标准”“一批文件”“一批示范样板”,提供了乡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国领先,可复制推广。第二批10个试点工作已经启动。(记者 郑芃芃)

关键词:唐山,公共文化责任编辑:杜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