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姚雪辉 记者邢丁)街心绿化成园,沿路绿化成荫,水边绿化成林,村周绿化成环……近年来,滦南县植树绿化热潮涌动,绿色逐渐成为提升全县乡村生态形象的鲜明底色。
“我们村最先是找挣钱之道,在街道绿化密植培育白蜡苗,第一年就挣了20万元。于是我们开始整合零散地、流转邻村土地500亩,种植栾树、金叶榆、糖槭等高档苗木36种2万多棵,苗圃20万株,建成总价值1000万元的绿化苗木繁育基地,育小树卖大树,做成了村集体聚财生钱的‘绿色银行’。”该县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这样介绍。李营村的典型做法,让滦南各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经过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以绿养绿”模式在全县农村实现了“点—线—面”的推广。该县创新“三个三”绿化机制,补齐了生态短板,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升双赢”。
坚持“集零为整、见缝插绿、适地适树”三个举措,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各村将零星地块、空闲宅地等集零为整,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荒滩坝坡等区域见缝插绿,村庄实现“净、绿、美”的同时,每块绿地都成了盘活经济的一个细胞。处于县城周边、交通干线上的村,努力达到村内有园、村外有林、人在景中、村在林中的“园林型”绿化效果;适应种植果树的村,则体现街道果树成行、庭院花果飘香、村周林果满布的“林果型”效果;处于边远的南部沿海村镇,以营造耐碱抗涝的生态林为主,体现村内随处有绿、村周绿林环绕的“生态型”效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全县114个无集体积累村全部清零。
坚持“无序向规划、个人护向集中管、植树向造景”三个转变,实现“绿”“利”双收。各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村一绿化”详规,实施“一街一景”蓝图,无序造绿向规划引领转变。今年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两轴一环三核”为节点植绿造景,打造绿色旅游闭合圈,带动胡各庄、坨里、姚王庄三个核点,增绿量提品位,建设美丽乡村群落,民俗体验、采摘观光旅游业蔚然兴起,与周边采摘园相融,吸引游客,有绿又得利。
坚持“育苗供苗、坐庄分成、互利共享”三个统筹,探索可持续良性发展。繁育“摇钱树”,做强“树文章”。目前,全县16个镇已建成110多个不同区域、育不同苗木的苗圃基地,成立了12个苗木育植合作社,良种繁育新技术不断推广。苗圃村及大户利用“坐庄分成”方式,向需换苗重栽、补植补绿的散户订单“销售”。根据需要分发给需苗散户,由散户负责专业栽植、专职管护,确保苗木种得上、管得活、保得住,3到5年一个周期,所获收益按合同约定分成。互惠互利的“坐庄效应”,有效破解了村庄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滦南县抓住“兴绿、强村、富民”的牛鼻子,“以绿养绿”与村庄良好生态相结合,与村庄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起“供、建、养、游”一体化产业链,拉动了内生动力,盘活了“绿色银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