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立华
时光之手,将我们之间的相遇,倒回到100年前。
10月1日晚,由唐山文旅集团联合上海《外滩寻梦》、广东《六祖大典》总制作梅洪团队,倾力打造的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体验剧《那年芳华》在英雄城市唐山正式走进大众视线。她穿越时空,繁华再现,霓虹闪烁,似乎从来不曾远离。
南湖云凤岛,那年芳华,穿越唐山百年历史,来了!
文旅融合风正劲,破题求变寻发展,新时代,来了!
唤醒城市记忆
今与祖国共芳华,《那年芳华》迎来高光时刻。
“震撼!太震撼!美!大美!”身临其境的赵品胜感觉自己进入了时光隧道,特别是夜幕中耳畔边响起“盘子碗的卖嘞……”“捎着香烟喽……”“栗子、甜栗子……”这些极富唐山特色的吆喝声,“真!这真是唐山的小山儿!”赵品胜连连称奇。
震撼与美,不假。百年前,随着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小山儿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之地,承载着唐山的商业和文化的交织与融通。当年的小山儿与北京天桥,天津南市、劝业场,南京夫子庙齐名,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这不仅仅是一出剧,从我上岛的那一刻起,就像成了剧中人。”生在唐山,长在北京的张斌慕名而来,整场演出,不仅跟随演员移步换景,同时也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感慨、感动。
《那年芳华》迎来首次社会公演,观众沉浸在演出中。王子一 摄
这就是沉浸式实景体验剧的独特魅力。它唤醒了城市记忆,让观众化作剧中人,行走在喧闹的街市,携手步入红极一时的永盛茶园,感受成兆才、小凤、唐云龙之间的梨园深情、家国大义,见证评剧起步的艰辛和评剧人不懈的追求。
无论远观,还是近感,《那年芳华》一下子被观众记住了。这样一幕幕唐山百年历史图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背后体现的无处不是匠心与细心。比如,选址在云凤岛。“除了因为这里坐拥秀美南湖美景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岛上原有建筑极具特色”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泉介绍,《那年芳华》主要演出场景云凤亭、永盛茶园、清音阁都是原有建筑,基本没有进行新的土木工程,只是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与之完美结合,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负那年芳华
“我们的这台戏想告诉人们,唐山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一座英雄城市,还是一座极具人文底蕴的文化之城。”总导演梅洪这样说。
一台戏、一代人、一段情、一座城……《那年芳华》在观众流转的眼波中,一点点被读懂:以洋务运动催生唐山近代工业兴起与文化发展为背景,以20世纪初小山繁盛和永盛茶园开业为源点,展现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等人在评剧创建、发展的历史浮沉中,对家国大义的坚守。
怎能忘却,这曼妙乐舞、炫美光影,恰是时代的留声。
师父成兆才为戏痴狂,心中全然没有自己,更无儿女私情。爱徒小凤跟随恩师学戏演戏,把自己对师父的真爱深埋心底。危难时刻,京梆梆主唐云龙用性命护卫成兆才与评剧周全。洗净铅华,只求一生岁月静好的小凤如梦方醒,遇见了要坚守的人和事,才明白什么是不惜芳华;爱过、痛过,才懂得什么是不负芳华。告别了那段未能说出的情缘,告别了那年十七岁芳华,一顶花轿嫁梨园,从此扮作男儿登台,一心唱念做打,再无儿女情长牵挂!
《那年芳华》成功推出首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王子一 摄
峥嵘年代,激荡岁月,梨园情难忘,家国义深长。蓦然回眸,竟是那年芳华!
“希望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希望通过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唐山文化艺术,深感一座城市的文脉,唐山是评剧的发源地,我们深感为荣。”这是剧中成兆才的扮演者,唐山演艺集团专业评剧演员李然然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到重要关头,文化都能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一座英雄城市,必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文气质。今天,整个演出过程利用梦幻迷醉的裸眼3D、激光矩阵、全息景象,融合时尚浪漫的音乐,似梦似真,如痴如梦,让评剧百年的发展历程情景再现,更彰显了唐山人身上的既重情又重义的城市人文品格,以及敢做敢为的担当和求真求新的精神风貌。
文旅融合风正劲
有人在今晚沉迷于场景和音乐,有人选择了体察细节。
“12位灯笼女,虽然与剧情主线并不相关,但却在整部剧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一路带领着观众穿越百年、领略精彩。”资深老戏迷刘义珍神采飞扬地和记者聊戏,称灯笼女不仅青春靓丽,还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可以说是,从人物设计到服装、动作都精益求精,是为亮点。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匠心。唐山市文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超说:“无数次的联排、试演,都是为了这部剧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呈现。我们就是希望在国庆节这一天,正式呈现给观众一场高水准的演出!”
《那年芳华》热效应凸显,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之旅。王子一 摄
连日来,《那年芳华》持续保持着高光时刻,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它为何能这般闪耀?
——它是唐山文旅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做好‘旅游+’、‘文化+’文章,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部署下开展的对唐山文化的纵向挖掘;
——它是对冀东三支花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弥补了唐山市在“实景演出”项目上的空白,丰富了“唐山周末”品牌内容,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生活高度融合;
——它同样是一场文化延伸之旅,继续唤醒唐山这座英雄城市更多的文化机理,带动本地区文博、文旅、文创等产业链发展,拉动城市消费、擦亮城市名片、温暖城市记忆。
赴一场穿越百年的约会,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品一段深厚似海的情义,留一幕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那年芳华》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新意满满而来。谈及这部剧的新意,总导演梅洪说到:“再优秀的传统戏曲,如果不能受到现在年轻观众的青睐,不能与市场需求进行接轨,终将只能是一种‘非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台戏的创新意义,它已然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并已成为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垂范的楷模。”
那年,那时,芳华永在;今年,今时,文旅融合风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