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本网原创

“镜”中唐山丨刘小星:镜头见证唐山48年居住环境沧桑变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金宗明
2024-07-28 09:53:32
分享:

  刘小星,1952年出生,2012年从开滦集团退休,高级政工师。唐山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并获奖。40多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了自己和家人经历唐山大地震、震后重建、迁入新居的历程,折射了城市的沧桑巨变,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以下是他的自述——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刘小星在新增盛里开滦干部宿舍平房院里留影。

  地震前,我家住在路北区新增盛里开滦干部宿舍。祖孙三代7口人居住在狭窄的二间平房里,一张用木板搭起来的大床铺要睡5个人。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的家园变成一片废墟。当时天上下着雨,我们十几个邻居撤到了新华路边(现在的新华道开滦宾馆附近)停下来,大家找来木棍、塑料布搭建简易棚。

解放军战士在新华路旁为群众修建半永久简易房。

解放军战士郭沪林在为居民修建简易房。

解放军战士郭沪林在建好的简易房前留影。

  9月初,一支解放军队伍来到我家所在的地方,帮大家重建家园,建半永久过冬简易房。这支队伍中有一位班长,总是挨家走走,询问情况,很快与大家打成一片。因为他是第五班的班长,大家习惯叫他"五班长"。在此期间,我用相机记录下了五班长和战友帮助我家及邻居修建半永久简易房的场景。五班长离开唐山后,给我寄来了信件和照片,来信字里行间透着亲切与温暖,这些信件与照片我珍藏至今。

1976年底,刘小星的大姐带儿子、二姐带女儿在简易房前合影留念。

  10月初,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半永久简易房,这是唐山市区震后最早盖好的一批过冬简易房。我为二姐一家人和大姐在半简易房前照了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刘小星的女儿出生后百天在新楼房的留影。

1979年底,刘小星的新婚妻子在新房留影。

  1978年10月6日,我们接到开滦矿务局建房组下发的搬迁通知书。经历大地震,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就要告别简易房住上安居新楼房,一家人围着这张薄薄的通知书看了又看,真是百感交集。新楼房是砖混结构的西山北楼小区。1979年底,我在这里结了婚。1981年女儿出生,在成长过程中我用相机跟拍留下了三口之家和祖孙四代人幸福生活的身影。

20世纪80年代,刘小星全家在新居。

1981年,刘小星的妻子和女儿。

20世纪80年代全家人合影留念。

  几年后,小区陆续加装了暖气、开通了煤气,我家的住房也调整为两套单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2005年,我的女儿在这里出嫁,后又生活在这里。2007年、2011年外孙、外孙女相继出生。

2022年,刘小星全家迁入14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框架结构的电梯房小区住房。

  2022年,我家购置了14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框架结构的电梯房小区住房,户型设计合理,明亮舒适,不仅拥有宽敞的客厅,自己还有了独立的书房兼摄影工作室,小区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提高。

  抚今追昔,如今的新唐山已勃发英姿。多年来我用镜头记录下的家庭住房变迁的这组纪实照片,只是一个缩影,见证了震后新唐山住房从“简居”到“安居”又到“宜居”的历史变化发展。我感到,纪实摄影就是用点滴瞬间记录生活和历史,透过镜头感悟到真实的世界,为时代留影,为历史存证。我要继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身边美好生活的幸福瞬间,讲述好身边的故事。

策划:张光明

文案:金宗明

摄像:侯嘉正 冯喆

剪辑:杜宇昕

海报:金宗明

关键词:简易房,楼房责任编辑:金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