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关注

开滦范各庄矿业公司:智能化是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终极选择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国宏
2024-05-07 09:48:51
分享:

图为该公司负责人正在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查看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并进行决策指挥。

  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开滦范各庄矿业公司(以下简称范矿公司)围绕数字矿山建设持续发力冲刺,从宏观上把脉、源头上分析、短板上整治,借“智”提效,在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让数字技术、智能装备大显身手,推动安全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智慧。

  科技兴安 突破发展“瓶颈”

  范矿公司以智能化建设和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引进新工艺、新装备,开展安全重大课题技术攻关,并以此作为减人提效、消除事故隐患的治本之策。他们与华为公司合作,建成河北省矿山领域首套F5G全光工业网,同步敷设井下Wi-Fi无线网络,实现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高安全的全光固定信息传输,数据容量和传输速率较传统千兆工业以太环网提升10倍,为智能化应用提供网络承载关键保障。建成了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以综合集控、安全生产、智能巡检、决策指挥、经营管理“五个中心”为基础,配套接入智能综采工作面、主运皮带、安全监测等64个子系统。通过这个“煤矿最强大脑”,完成了对煤矿生产控制、综合监测以及业务管理系统的集中融合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是涵盖了大数据、物联网、GIS系统、视频AI“四大板块”功能,成功接入智能地质保障、人员定位、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两个平台互为补充、互融互促,基本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运行条件,使决策者能够直观、快速地掌握矿山的每一刻变化。

  在智能矿井综合管控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多个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打通七千米运煤“高速路”,告别煤车,实现智能化全皮带煤炭运输;推广变频一体设备,同步提高电压等级,实现3300V电压直供回采工作面;推广应用采煤机记忆截割系统,优化完善智能集控仓、集中泵站、电液控系统等主体装备,先后建成2551N、3X83N、3573N、3451S等智能化回采工作面,当前智能化工作面产能占70%;完成原煤仓上智能装仓技术改造和原煤运输系统集控升级,更换高频振动叠层细筛,建成中煤解离再选系统,最大限度提升精煤回收率。

  当高新技术走进百米井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与推进智能化前相比,每月可减少岗位用工近600个,真正实现了无人则安,少人则安。

  防控保安 为风险上牢“智慧锁”

  安全生产监管要求高、难度大,必须善于向技术借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智能化的背景下,应用人工智能保障安全,是范矿公司的创新举措。范矿公司加快推进建设煤矿智能安全风险综合一体化防控平台,通过构建涵盖人、机、环、管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安全风险治理有数据依托,达到了分析智能化、状态可视化、预警超前化、管控精准化,有效管控系统风险和岗位风险。

  一方面,全面推进了安全管控智能化建设,建立智能“双控”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六好区科”安全智能管理考核系统,实现安全风险受控状态、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等信息的实时传递。今年以来,运用智能“双控系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53次,闭环处理了各类隐患。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隐患管理智能化建设,将视频监控和视频矿灯配合使用,探索形成固定监控与移动监控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实现了井下视频监控全覆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能够瞬时智能识别,在24小时不间断采集信息的同时,还进行语音警示、弹窗报警,达到对安全隐患事前警示、事中阻断、事后处理的闭环管理。

  人才强安 引领煤矿智享未来

  范矿公司持之以恒地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后备干部为目标,围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岗位技能人员三条主线,在“学、做、管、带”四方面精耕细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激励、发展等制度体系,促使学技术、比技能、提素质成为员工的自觉选择。

  范矿公司依托实训基地、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各类平台,常态化开展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技术人才。此外,2023年先后组织70余名技术骨干分6期分赴相关厂家学习;邀请各类专家举办智能化培训班10场次,参培学员达420余人次;建成VR虚拟实操培训基地,组织单轨吊、掘锚一体机等专项培训数十场次。在表彰奖励的激励下,员工纷纷开始动脑改进工艺和设备,小革新、小发明、小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创新节节攀升。一批业务精、作风强的技术人员走上管理岗位,一波又一波有技术、善创新的技师和工匠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化矿井建设大潮中的中坚力量。同时,范矿公司充分发挥智能装备工艺优势和技能人才技术素质优势,组建智能化百人采煤队、成立大学生新型掘进队,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生产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智能化,煤矿,数字矿山责任编辑:杨雨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