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河北经济日报

“33458” 唐山再出发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张光明 冯立华 宋建军 邢丁 闫航 冯喆
2022-02-10 10:28:08
分享:

唐山港京唐港区专业集装箱泊位现场生产作业场景。韩佳纹 摄

滦南县胡各庄镇西胡各庄村养老小食堂志愿者在盛菜盛饭。

开滦范各庄矿业公司员工在使用单轨吊车运输物料。

曹妃甸港区通用码头。

扫码看视频

  □记者 张光明 冯立华 宋建军 邢丁 闫航 冯喆

  唐山市坚持“33458”工作思路,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发挥“四大优势”,抓好“五件大事”,坚定不移推进“八个发展”,加快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强市

  回望奋斗路,眺望奋进路。

  连日来,唐山大地涌动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省两会精神的热潮,扎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三个努力建成”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唐山贡献。

  唐山市坚持“33458”工作思路,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发挥港口、区位、资源、产业“四大优势”,抓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全面振兴、“一港双城”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五件大事”,坚定不移推进“八个发展”(向海发展、转型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大钊故里新愿景

  “赤县神州聚光华,六中全会引彩霞;百年恢宏创基业,盛世如愿遍地花;现代化的河北迎来党代会,崛起中的乐亭我那美丽的家……”伴着悠扬三弦和阵阵大鼓声,国家级非遗项目乐亭大鼓第八代传人曾丽的创新演绎,让基层宣传党的好声音变得有滋有味。

  作为非遗传承人,曾丽常年奔走在公园广场、企业社区、村居街巷为百姓义务演出。此次云展演在网络上播出后,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听大鼓。

  一腔一调,一鼓一板,网络的另一端,观众有老有少,大家听得懂、领会得到。

  在乐亭县胡家坨镇大黑坨村,村民们不时听着乐亭大鼓,感慨着党的好政策又将为生活带来新改变。

  “当下,我们正在通过农村电商新业态拓宽农产品销路,助力‘数字乡村’腾飞发展。”胡家坨镇人大副主席、大黑坨村第一书记范嘉龙介绍,近年来,温室大棚越发红火,拥有4520亩土地,680户、2100多口人的大黑坨村,在党员的带动下,已建起温室大棚近2000个,成为冀东地区重要的错季精品果菜生产基地、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不仅仅是大黑坨村,乐亭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栋栋连方成片的种植大棚,瓜果飘香、绿意盎然,一年四季有收成,美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带着满腔热情和激情,更多的人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大家都期盼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对李大钊最深的怀念。”范嘉龙说,要在实际工作中,为乐亭乡村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构筑“海上塞罕坝”

  采撷一朵浪花,走近唐山祥云岛海域,透过水下实时视频系统,可以看到层叠的牡蛎礁上,海参、贝类相生相依;繁茂的海藻林里,鱼类、虾蟹嬉戏追逐;荒漠化的海床得到初步修复,层峦叠翠的景象得以重现……

  然而,此番景象,来之不易。

  “这是我们默默耕耘10余年的成果。”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岭介绍,唐山海洋牧场距离滦河入海口直线距离约30公里,一直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目标,积极实施“海上塞罕坝”计划。唐山海洋牧场成为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评价中河北唯一一家连续被评为“好”的示范区。

  记者来到祥云湾贝藻礁生态厅,很快发现了其中的“故事”。“‘贝藻礁生态系统构建’起自2009年海洋牧场建场之初,当时渤海近海区由于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等原因,一些海域出现‘海底荒漠’现象。”张云岭说,当时公司提出了以牡蛎礁和海藻场生境为核心重建近海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渔民的获得感,更是源自唐山海洋牧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决心。

  “在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我们还重塑产业生态系统,让更多的渔民感受到资源的可持续性,从生态中受益。”张云岭将公司打造成“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让在海洋牧场内直接从事生产的渔户年收入达到8万元至10万元,间接带动渔户逾2000户。

  逐梦海洋,向海图强。以贝藻礁生态系统构建为抓手,唐山海洋牧场将继续加强“海上塞罕坝”建设,为京津冀区域贡献更多“蓝色碳汇”,建造更充盈“蓝色粮仓”,为唐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智能矿井新征程

  提到挖煤,你第一印象是什么?

  深入地下漆黑的矿井,一身黝黑的矿工,一车一车地挖,然后运上地面……这是煤炭开采曾经留给大众的记忆。

  脱胎换骨,向“绿”而行。而今,在被誉为“新中国第一矿”的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新一代煤炭人正在以智能化矿井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范各庄矿业分公司2551N智能化工作面风道外口集控仓内,操控人员轻按启动按钮,1000多米外的综采设备随即启动,割煤、推溜、移架……滚滚“乌金”通过皮带运输机运往放煤井……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朱建国通过大屏幕实时关注该工作面生产情况,并随时调度指挥生产组织和原煤运输。

  “我们把智能化建设作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号工程’,作为‘减人、提效、增安、降本’的必要载体。”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副经理任晓明介绍,将继续深化智能化矿井建设,以“范矿智慧”打造先进适用的“智慧范矿”。

  如何重点突破,推动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党委书记刘雪明表示,将推动党代会精神在企业落地见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程中作出范矿贡献。

  按下智能化建设“快进键”,煤炭工业新时代,正在百年开滦渐行渐近。

  热乎饭里话养老

  81岁的刘香芝正寻思着午饭的事儿,听到院门口响起敲门声,伴随着志愿者郝荣亭爽朗的声音:“今儿做了肉米饭和白菜饹馇汤。”

  老人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踱步到屋外,笑脸相迎。接过饭菜摆到炕上的小桌上,和老伴儿吃着热乎饭,聊着家常。

  滦南县西胡各庄村率先建立起了全省第一家公益养老小食堂,可以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特困供养户、贫困边缘户和残疾人提供餐饮制作和专送服务。

  从老人吃饭问题着手,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更多的努力正在进行时。

  不仅仅是西胡各庄村,自2019年11月起,滦南县按照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四个一点”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化养老新路子。目前,全县有30家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解决了1500名老人的吃饭问题。

  每天饭前,滦南的大街小巷,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蹬着三轮车送餐的画面成为一景。

  “所有的志愿者,分文不取。正是他们的奉献,有效解决了社会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匮乏这一难题。”西胡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荣刚说,还有很多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进入,“小食堂”时时刻刻牵动着大家的心。

  为让养老小食堂办得起来、办得下去,公益化养老惠及更多农村老人,滦南县拿出了真招实策。

  “在政策资金支持上,滦南县政府出资150万元作为城乡居家小食堂启动资金。2021年,市县两级政府又增加了100万元的支持。”滦南县民政局老年人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任佳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力促这项公益性农村养老工程落地生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唐山,必将干出英雄人民的样子,赢得英雄城市的未来,以“只争朝夕、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勇担“加快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强市,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担重任、挑大梁”的时代责任,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河北经济日报》(2020年2月9日08版)

关键词:唐山,发展责任编辑:杜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