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到,竹竿摇。”迁西县新集镇林家峪村的万亩核桃园内,伴随着噼里啪啦敲打树枝的声音,村民们忙着捡拾青皮核桃。
“为了打造迁西核桃‘第一村’,2013年村里创建了‘大个儿核桃’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引进优良品种,注重科学培育,还邀请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手把手教大家。”201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阳告诉记者。
“我们林家峪的核桃皮薄核大吃着香,是大家都抢着买的‘四大瓣儿’。今年我家的10亩核桃树,能打核桃1万来公斤,直接卖青皮核桃能卖到7000元,要是把青皮去了卖湿核桃,或者晒干榨油,少说能卖上一两万块钱呢。”村民杨伯录指着满满一袋子核桃说。
杨伯录一家三代人从事核桃种植,从最初的几十棵树,到现在400棵。一说起种核桃的历史,杨伯录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以前我们村里穷,老书记号召大伙儿一起种核桃。当时,全村1000多口人,家家都种核桃”。
据陈阳介绍,林家峪村种植核桃有上百年的历史,大规模的种植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但是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2014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参加市科技局组织的农业知识讲座,最后一堂课由李保国教授讲解。讲座结束后,虽然距离李教授返程不到半天时间,陈阳还是试着邀请李教授到村里“指点迷津”。
“李教授现场讲解一个多小时后,连口水都没喝又赶回了市里。”当年聆听过李保国教授讲解的林家峪人林凯说。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艳春告诉记者,李教授认为产量上不去是因为树栽得太密,一亩地核桃树不能超过40株。他还告诉了大家最佳的打药时间、最佳的施肥频率,尤其是利用好农村的“有机肥”,这样种出来的核桃会个儿大、饱满、口感好。
按照李保国教授的指点,村民们逐渐尝试着改变。2015年,李保国教授再一次来到林家峪村。这一回,除了查看核桃的长势,他从种植方法、新品种选育,到产品的深加工,为林家峪村留下了一整套规划方案。
林家峪村的核桃种植发展起来了。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拥有核桃树20余万棵,年产核桃75万公斤。核桃销往北京、天津等地,给全村每年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
靠着种植核桃,很多农户翻盖了楼房、添置了轿车,村集体组织翻修了村里的道路,安装了路灯,还建了小广场。然而条件所限,李保国教授特别叮嘱修建的水利灌溉系统始终没能启动。
“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我们村核桃园的水利灌溉系统明年就能投入使用了。”李艳春说,“当年李教授说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延伸核桃生产产业链,我们越来越有感触。青皮核桃价格不高,所以我们要打造集剥皮、去壳、加工为一体的生产线,产品直接对接大型食品加工厂和大型超市。我们已经向上级申请了村集体经济项目,首先建造一座冷库,储存没卖出的核桃,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李保国教授的设想一定会实现!”( 郑义祥 回佳佳 通讯员 顾大鹏 田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