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热新闻

唐山曹妃甸十农场:鱼米之乡景色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景生
2021-03-22 16:13:50
分享:

  初春的天气还有些寒意。但每天吃过晚饭,曹妃甸区十农场李八廒村68岁的李秀梅大娘会准时出门儿,她要到村里的休闲广场扭秧歌。此时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唢呐悠扬,鼓声阵阵,近百名村民手摇彩扇在尽情地娱乐。

  在孙家坨村,退休干部孙连玉每天都要围着村子转上几圈。“一个沿海小村,农场投入300多万元为我们修路修桥改善环境,这是大伙儿怎么也想不到的啊!”看着整洁的村庄,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和新村的贾祥烨今年承包了320亩稻田。这些天他都开着四轮拖拉机去地里干活,只10分钟的时间,他就到了自己家的稻田。“以前,出门就是泥泞的土路,没一个小时到不了,现在好了,石渣路都铺到了地头——”说起这事,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和笑容。

  在十农场,随便走进一个村庄,你都会发现:每一条街道都已硬化,每一条路旁都安装了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路灯,每一个村都有农家书屋、高配置的医疗诊所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如今,生活在十农场的群众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挂满幸福。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玉官庄村72岁的李可伍老大爷竖起大拇哥,道出了所有乡亲们的心声:“我们老百姓都感谢农场的那些当家人,是他们让我们生活在这舒适、美丽的村庄里!”

  多产业促民致富

  十农场地处曹妃甸区西部,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人口12617人,水稻种植面积36000亩。早在6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开荒、引水、种稻,是“柏各庄稻米”的主要种植区。近年来,农场党委因势利导,扶持重点,在所属7个村队创建了130个“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承包土地都在150亩以上。为了让稻农创高产增效益,该场农技部门每年都组织稻农去辽宁、天津等地学习考察,培育出了“滨稻919”“津育22”等水稻良种,使“家庭农场”水稻亩产达到近800公斤,亩效益700元左右。

  外贸服装加工在十农场有着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众多服装厂分散在各个村庄中。农场为扶持这些民企的发展,增加工人收入,在电力、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该场设立专门办公室,为企业跑订单、找销路,所加工的服装全部畅销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市场。目前,该场有服装加工从业人员1300人,95%是50岁以下的女工,年人均收入达41000元。

  十农场地势低洼,水资源充沛。该场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发精养鱼池、淡水虾池3200亩,全部承包给各村有养殖经验的农民。一些农民另辟蹊径,在鱼池、虾池旁建农家饭店、搞垂钓,吸引唐山市区及周边县区的人们前来游玩。近年来,养殖户年平均收入5万多元,成为农工增收的亮点。

  美丽乡村建设实打实

  以前,十农场的老百姓心里有些不满意:通过辛勤劳动,家家户户基本都成了小康户,农场公共积累也很富足。但是,每个村庄却都垃圾遍地,道路泥泞不堪。农闲之时,人们娱乐方式只有白天打麻将,晚上看电视,群众期盼着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

  2017年春,该场全面开启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攻坚战。他们投入巨资,近3000个草垛全部清除,清理垃圾29000多方。在郑庄子村南部和玉官庄村西部建起两个大型畜牧养殖场,将村庄内的养殖户全部迁出。四年的时间里,该场所属7个村庄297条街道全部硬化,达7015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56个。4650个农户家庭全部建起高标准、无污染厕所。每个村庄都有5亩以上的绿化用地,300平方米的文化墙。

  该场劳动人民纪念堂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已破旧。2019年,该场投资220万元对其进行维修,现在的纪念堂焕然一新,尽显庄重、肃穆。得到全场群众的赞扬。

  以前,该场村民吃水、用水很不均衡:西部三个村庄人口少,用水充裕但水质差、口感苦涩,东部人口多用水困难,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为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该场投资500万元,在郑庄子村西南部打深井一座,建成唐山乡镇级别最大的农村自来水厂,使全场老百姓受益。

  今年初,该场党委对美丽乡村建设投资更大,要求更高。要重点解决街道排水、路肩美化、路旁绿化、添置农家书屋藏书等14项工作,预计投资1380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该场一举摘掉脏、乱、破的帽子,7个村庄中一个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6个村庄达到市级美丽乡村标准。农场党委书记刘胜民说:“乡亲们的生活环境美了,群众幸福了满意了,我们这些年的投入,值!”(张景生)

关键词:鱼米之乡,妃甸,十农场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