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厅

唐山市召开唐山“十年新变化”科技事业发展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冯喆
2020-07-09 13:02:06
分享:

发布会现场。冯喆 摄

  长城网唐山讯(记者冯喆)7月9日,唐山市召开唐山“十年新变化”科技事业发展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全程如下: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孙伟光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在我们召开“唐山十年新变化”系列之科技事业发展成果展示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唐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山市外国专家局局长杨静媛同志,就十年来,推进全市科技事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科技创新先锋典型及科技兴政、科技兴教、科技兴企、科技惠民改革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杨静媛同志进行发布。

  唐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山市外国专家局局长 杨静媛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唐山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三个努力建成”实施十年来,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了可喜进展,实现了“四个新提升”。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2019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0家,居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87家,居全省第三位,是2010年的17.3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401家,居全省第二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7872家,居全省第五位,是2013年的11.1倍。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创新孵化载体进一步丰富。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总数达105家(国家级2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2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家(国家级3家)。科技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达276家,其中省级63家,居全省第二位。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2019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51亿元,总量位居全省首位,是2010年的12.3倍;引进科技成果82项,总投资达到151亿元。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达123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达128名;十年来,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省科学技术奖374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3161人次,4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27人获河北省燕赵友谊奖,34人获唐山市凤凰友谊奖。

  三是区域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2019年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我市有10个县(市、区)实现跃升,其中路北区跃升为A类,丰南区、丰润区、迁安市跃升为B类;8个县(市、区)获得省专项奖励1800万元。

  四是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18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14.9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39.78%;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了0.83个百分点。

  可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做法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奋力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重要支撑,作为大力推进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迫切需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引领支撑。

  一是抓科技体制改革,突出市场导向、绩效原则。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先后制定印发了《唐山市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深化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推动形成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抓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突出载体设计、示范引领。坚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唐山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建设百川、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孵化孕育创新主体、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阵地。

  三是抓科技创新主体成长,注重挖掘存量、培育增量。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量提质工作、建立科技型企业后备培育库等举措,夯实我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储备。一批像达创传导科技、英诺特、华发教育、中科康源等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稳步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四是抓创新人才集聚,注重趁势借力、引才借智。注重本土培养与柔性引智相结合,培育建设一批覆盖全市重点学科领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取得一批对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

  五是抓成果转移转化,注重科技招商、力促转化。围绕“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立足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采取专题对接、小团组招商、市县联动等式,积极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大院名校,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先进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和产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六是抓创新政策落地,注重顶层设计、优化环境。紧密结合全市“4+5+4”产业结构,改革设计引领,弥补政策短板,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措施》《唐山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8-2020年)》《唐山市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助推全市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市科局将深入组织实施“五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在撬动产业迭代升级上走在全省前列。

  一、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集“入库培育、随时受理申报、常态化培训、及时指导”于一体的管理服务方式,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量提质。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培育专业性强、服务质量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科技需求。三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推动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构建支撑服务新载体。一是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坚持统筹布局、分类管理,推动各类研发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二是培育壮大“双创”服务平台。实施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三是大力提升区域创新平台。提升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培育产业竞争新动能。一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围绕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二是精准开展科技招商。聚焦“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大力推进“四个一百”科研院所进唐山,全面深化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科技成果(项目)。三是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开展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监测工作,分类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全面推行基层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促进基层科技创新、技术服务、政策落实。

  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增强创新发展新驱动。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育。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建设一批覆盖全市重点学科领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加快培育一批引领我市学科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的优秀本土人才。二是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唐考察、培训及技术指导,组织“外国人才唐山行”活动。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提升外国人才来唐工作许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高端外国人才来唐创新创业。三是提升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和省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的支持方向,组织实施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五、实施“研发投入增长行动”,推动综合创新能力新提升。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研发经费投入增幅较大县区和企业的奖励,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加快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银企对接,鼓励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强化科技统计支撑。鼓励各县(市、区)开展研发活动统计专项培训,做到应统尽统。强化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切实提高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政策能力。

  有关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孙伟光

  感谢杨静媛同志的权威发布。

  如果有记者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请与科技局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关键词:唐山,科技事业,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