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健康 > 健康资讯

蝉鸣夏至 养生重“养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史爱华 冯喆
2018-06-21 15:57:28
分享:

资料图。视觉中国

  长城网唐山讯(史爱华 冯喆)夏至节后,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进入伏天。祖国医学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四时气候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变化规律。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调养精神,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与外在的环境变化得到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唐山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四病区副主任冯伟向记者介绍。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炎炎夏日,保持心态平和,不轻易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的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这就是人体与夏季相适应,保养“夏长”的道理。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那么夏季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冯伟副主任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心态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季要“使志无怒”,“使气得泄”,即心情要舒畅,使肝气得以疏泄,不要压抑自己。这样使机体免疫力保持较好的状态,避免疾病的发生,这就是“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道理。心情不好时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缓解一下,以利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身状态。

  防暑要得当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昏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做好防暑工作,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切莫过分贪凉,避免冷水洗浴,以免寒气侵入体内,最好用温水冲澡。同时,也要注意浴后避风,小孩儿尤其如此;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温度过低,或者头对窗户,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疾病。

  饮食宜清淡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辛辣及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湿。

  起居应适宜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应“夜卧早起”,也就是适当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出汗太过,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午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不宜过长,这样才能达到静养心气的效果。

  运动要适量

  进行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高温之时,加强防护。运动最好安排在清晨阳光初照或夕阳西下时为好,强度不要太大,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宜选择柔和、动作缓慢的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补水恰当

  夏季气候炽热,出汗较多,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喝水应以凉白开、矿泉水、淡盐水为主,切勿贪凉饮冷。过凉的饮料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胃痉挛等胃肠道疾病。

关键词:夏至,养生,养心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