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唐山频道 >> 唐关注 >> 今日要闻

唐山刘从海:将孝道文化春风化雨 十年艰辛又甜蜜的坚持

来源: 长城新媒体 作者:金宗明 2017-12-12 08:31: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刘从海为学生授课。记者 金宗明 摄

学生们在晨读《孝经》《弟子规》。记者 金宗明 摄

  长城新媒体唐山12月12日讯(记者 金宗明)“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日前,唐山市义工协会二十多名学生手捧《弟子规》认真诵读,带领他们晨读的是刘从海,今天已是他从事义工培训的第十个年头。

  “晨读《弟子规》,是我与学生们十年不辍的约定!”这位54岁的滦南汉子自豪地列举着他那些遍布全国的得意门生,讲述着孩子们与他浓浓的情谊,却唯独没有提到,十年如一日的义工培训生涯,是怎样一种既艰辛又甜蜜的坚持。

  十年前与孝道文化邂逅 他从此广结善缘

  2007年,是刘从海过得颇为纠结的一年。“我在滦南县技术监督局工作,天天下乡,媳妇肯定埋怨我不顾家啊。”刘从海笑容里有一丝腼腆,“那时候脾气也大,你越埋怨我火越大,天天和媳妇吵架,和父母置气,弄得家里呆不下了都。”

  那天,心情郁闷的刘从海误打误撞,走进时任民政部副部长的李宝库在唐山开展的孝道讲座。听着听着,刘从海品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李部长是《中华孝道故事》的主编。他讲,万善德为本,百行孝当先。让我们每个人都为父母,为家人,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做善事。大家都这样做,社会就是和谐的,我们就是快乐的。”听了这番话,刘从海不由心生愧疚,感觉平时太过任性,伤了自己最亲的人。

  从那天起,“孝道”二字悄悄在刘从海心里扎了根。他渐渐收起了自己的火爆脾气,对父母关爱有加,对妻子也分外体贴温存,整个家庭也由此变得分外温馨和睦起来。

  从田间地头到培训基地 他将孝道文化春风化雨

义工培训基地整洁的宿舍。记者 金宗明 摄

每天清晨,学员们身体力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刘从海 供图

  “没想到一场讲座,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刘从海惊讶于孝道文化对人的改变力量,他开始萌生一个念头:把孝道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其中。

  从小从农村长大的刘从海知道,村里不少人家都面临婆媳不和、兄弟反目等矛盾。时值农历端午节,刘从海自掏腰包买了几千个粽子,站在田间地头分发给乡亲,并趁机讲起了备课良久的孝文化课。没成想,话糙理不糙的讲课风格在村民中火了,岁数大的拉来了岁数小的一起听,婆婆带着儿媳妇一起学。那几年,刘从海踏遍滦南县南部的大小村落,走到哪儿讲到哪儿。几千年来的孝道文化经由刘从海的口,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乡亲的心坎儿里。

  几年来,他的执着打动了许多人和爱心企业,从最初的滦南燕南制锹公司,到唐山市施尔得肉制品有限公司,到唐山市腾达有限公司,纷纷慷慨解囊,助他一臂之力。2011年起,刘从海从“打游击战”变为定点作战。他有了校舍,有了设备,开始做起义工培训,面向全国招生,免费培训。几年来,全国各地聆听过他课程的有上万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3岁,从在校生,到离退休干部,刘从海着力将孝道文化推广给社会的各个人群。

  他的义工培训班颇具特色,所有活动都是由他精心安排,处处体现孝道文化的精髓。短则4天,长则一个半月,学生们吃住在义工培训基地,亲如一家。无论寒暑,刘从海带领学生们每天早晨5:30起床,6:30晨读讲授《孝经》《弟子规》。同时手把手教他们打扫寝室,洗衣做饭,身体力行感受劳动的不易,感受父母为自己操劳的辛苦。同时,他多次带队奔赴川藏等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让学员们感受生活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刘从海相信,唯有坚持将言教、身教、境教相结合,才能让人真正感化和改变。

  父母给我生命 刘老师为我重塑灵魂

刘伟一家三口。刘从海 供图

  刘从海至今还记得,2011年第一次见到刘伟时的样子。当时29岁的刘伟有整整6年的网瘾史,由于紧张的家庭关系,他将自己深深封闭起来,每日与网络为伴,拒绝与人交流。面对这个被父母强制“拖”来的“老男孩”,刘从海心中自有打算。

  用刘伟自己的话说,那时候,自己深深的自卑,对他人充满不信任。面对义工培训基地这个不得不接受的新环境,他满心抵触。他的想法是,忍过这一个半月回到家接着上网。然而,学生之间亲如家人的关怀,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正是他一直缺乏但渴望的东西。

  不久,在刘从海的带领下,刘伟和学员们一起到玉树参加扶贫活动。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给刘伟的触动非常大,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刘伟感到自己内心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我第一次意识到人还有那样一种生存状态,我感到自己浪费了太多生命。可就在这时,我能通过扶贫工作给他人一些帮助,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原来不只是个沉迷电脑的颓废的人,我也可以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时,刘伟才明白刘从海老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不打不骂不说教,以身作则,感化教育。”果不其然,玉树归来,刘伟像变了个人。他不再自暴自弃,不再拒绝别人,渐渐融入了集体。转眼一个半月的学期已满,他主动提出留在刘从海身边,继续做一名义工,一做就是两年。人生的机缘流转,这期间,他与同班的一名女孩结缘,直至携手走上了婚姻殿堂,而为他们证婚的,正是恩师刘从海。如今,刘伟的女儿已经四岁,小日子蒸蒸日上。刘伟从一个自卑的人,蜕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但为自己重塑灵魂,找到人生方向的,则是刘老师!

  千里忏悔路 他们从叛逆转变为孝道文化传播使者

孙阳在江苏宜兴开办的孔子国学堂。刘从海 供图

刘从海教导张斌。记者 金宗明 摄

孝亲演出。刘从海 供图

  张斌和孙阳被父母送到刘从海身边时,是一对桀骜叛逆的“捣蛋鬼”。特别是孙阳,由于家境优越,从小被父母宠溺得顽劣不堪。在刘从海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渐渐被孝道文化感染,思想言行越发端正。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难免有波动反复。一天夜里,两个孩子动起了小心思,偷偷从义工培训基地校舍溜出到网吧上网去了。发现走丢了俩孩子,刘从海急坏了,将网吧逐个找了一遍,直到天蒙蒙亮,才在一家偏僻的小网吧找到了这两个“嗨”得晕头转向的孩子。

  这一次,刘从海没有心软,没有发怒,甚至没有责备,只是让两个孩子收拾行李离开义工培训基地回家去。两个孩子哪儿舍得离开,他们“扑通”跪在老师面前,痛哭流涕乞求原谅。没想到,刘从海转身离去,关上房门拒不见面。

  知道老师心意已决,两个孩子只好默默收拾行李离开。回到石家庄老家的张斌如坐针毡,索性远赴江苏宜兴找到孙阳,才知道孙阳也是如此。两个孩子商量了好几天,决定从江苏宜兴步行回到唐山,向老师忏悔!

  千里忏悔路,两个孩子用脚步丈量每一段行程。整整36天,他们步行了1000多公里,终于回到唐山,再次跪在老师面前。看着两个诚心悔过的孩子,刘从海眼睛湿润了,师生三人终于抱在一起。

  现今,张斌和孙阳各自在家乡办起了国学幼儿园,把恩师刘从海的思想开枝散叶,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孝道文化。

  这样的故事,刘从海心中还有很多。如果说每个故事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珠成链,就是刘从海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是他用心裹挟的最珍贵的珍藏。谈及未来,他说,愿在有生之年,在这条义工培训的路上,踩得足够深,行得足够远……

关键词:义工,孝道,国学

责任编辑: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