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到海的跨越 看看外地人眼中的曹妃甸什么样?
没有见过大海的王锦绩,几个月以来亲身感受到了看海的乐趣。“每天下班,我都会到海边散散步,蔚蓝色的大海令我心情格外舒畅。”这位从小到大只见过大山的山西昔阳小山村里长大的男孩,自从来到河北曹妃甸,人生也实现了由山到海的“跨越”。 今年7月,刚刚走出校门的王锦绩,正式入职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之前,对曹妃甸了解不多,真没想到唐山湾生态城的一所学校都这么高大上。”后来,王锦绩才知道,自己就职的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是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开学。好的地方和好的职业令王锦绩下了决定:“打算在这买房,在曹妃甸扎根,正在看房子。” 曹妃甸位于渤海沿海,凭借着深水大港、腹地广阔等优势,2003年起国家累计投入近5000亿元开发建设,其中产业投资2000多亿元。首钢京唐、华润电力等135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国7个40万吨级泊位占据两席。 今年,华北理工大学整体搬迁至曹妃甸新校区,正在该校读大二的朱子豪成为朋友圈里的活跃人物。曹妃甸优美的海岸风景和湿地风光成为他向朋友们推介的首选。有外地的朋友向他询问这里怎么样?朱子豪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在这里读书很幸福!周边还有多所学校和商业街区,热闹得很,人气非常足。” 如今,作为骑行爱好者,朱子豪已经走过了曹妃甸的大街小巷。 目前,朱子豪学校所在地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已集聚华北理工大学、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几万名大学生在这里乐享着“推窗见海、听涛入眠”的大学生活。 2014年7月,京冀两地政府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曹妃甸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核心,以“一区六基地”为抓手,精准发力,率先突破,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京冀两地政府的深度合作,使曹妃甸成为了外人眼里的“香饽饽”。 孙学军是借助着京冀协同发展的大潮来到曹妃甸“常驻”的15名北京官员之一。作为北京(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主任助理,7天前,他从北京来到了曹妃甸。在他看来,曹妃甸和北京已经密不可分。 30日,孙学军对中新网记者介绍说:“2011年我来过曹妃甸,那时曹妃甸被称之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工地’。车水马龙,到处是建设场面,完全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时隔五年再次来到这里,曹妃甸的产业聚集能力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回我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今天的曹妃甸了。” 在曹妃甸招商局局长李如忠的眼里,曹妃甸一直在奔跑,无论是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本地人,还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创业者、大学生,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奔跑的速度、火热的人气。截至今年10月底,曹妃甸京津开工项目达51个,总投资1641.5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40个,总投资1610.63亿元。首钢京唐二期、华润电力二期、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等投资上百亿元的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北京中恒(映美)复印材料、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保利北斗智慧城、相变绿色能源循环控能产业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
关键词:曹妃甸,建设,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