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追梦人 记滦州古城评剧团团长薛彩云
长城网唐山7月22日讯(刘佳利 记者 金宗明)身材纤细,腿脚灵活,一双大眼睛更是像会说话一样,爱说爱笑的她更是走到哪就把欢乐带到哪,走到哪就把评剧唱到哪,她就是滦州古城评剧团团长薛彩云。 今年69岁的薛彩云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年轻很多,每天早上她都会准时起床,从居住的老城四街穿到滦河岸边,一直喊嗓到研山脚下,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她说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最适合喊嗓,声音清脆婉转,这是老一辈评剧艺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规矩。对于评剧的热爱,薛彩云可谓与生俱来。 “学戏是件苦差事,既然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 薛彩云出生在一个评剧世家,父母都曾是滦州评剧团里的知名演员,从小就听着评剧调子入睡,学着评剧步子长大。评剧的种子在薛彩云的童年时期就开始生根发芽。 但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起初父母对薛彩云学戏的选择都持否定态度,倔强的薛采云怀着对评剧的痴迷开始偷偷地练功学戏,没有师傅教,就趁着爸妈练功的时候远远地看着,没有人的时候自己才会像模像样地比划一番。 最终女儿的勤奋和天分还是感动了父母,但是薛彩云已然过了报考剧团的年龄,有耕耘就会有收获,22岁那年薛彩云由于表现突出,被卢龙评剧团破格录取,开始了自己正规的学戏生涯。 在评剧团初学评剧的日子让薛彩云至今难忘,由于自己年龄最大,身形和腰肢基本成型,所以她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天她都是起床最早的一个,夜里她则是睡觉最晚的一个,只要一有空闲,薛彩云都会拿来学习,喊嗓、踢腿、栓腰、吊嗓,常常弄得自己浑身是伤。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台演出,薛彩云依然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不已。“那是学成后在建昌营的一次演出,演出曲目是《打金枝》,虽然当时自己作为学徒只能是主角空挡的时候唱上几句,已经感觉很满足了,穿上戏服,妆上扮相,滴答答地一走,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后来,薛彩云后先后到丰润评剧团、迁安评剧团等地学习和演出,但不管自己身在哪里,薛彩云始终铭记一句话,“学戏是件苦差事,既然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 “一直有个梦想,想成立自己的评剧团”。 上世纪80年代,正值评剧的低迷期,各种演出活动日益减少。学成后的薛彩云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做出选择,接替了母亲的工作,成了一名幼儿园教师。 虽然离开了自己挚爱的评剧舞台,但是评剧从未走出过薛彩云的生活,只要一有时间,她还是会照常练功。县里组织个文娱活动,也总是少不了她的评剧身影。 直到2001年,将近退休的薛彩云才有了更多的时间重拾评剧,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很多向她一样热爱评剧的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很快一支由薛彩云组织的仅有8名成员的业余评剧团诞生了。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剧团成员们都会相约在一起,听戏、排戏、唱戏,对于评剧的热爱让他们走在了一起,迸发出了不尽的艺术热情。有了自己的评剧团,薛彩云的干劲更大了。 2001年,薛彩云在唐山市第十三、十四二期戏迷大世界荣获两期擂主,同年10月荣获戏迷大世界总决赛二等奖。2002年受唐山市电视台邀请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紫玉同台演出《见皇姑》选段。2003年受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洪影老师邀请到唐山市、滦南县等地进行慰问演出。2003年荣获“唐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节‘三讲、一改、一树’文艺展演活动戏曲一等奖”。 随着薛彩云的成绩越来越大,她所组织的评剧团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14年来,剧团现有演职人员38名,现已排出《刘翠萍哭井》、《桃花庵》、《麻风女》、《杨三姐告状》等传统剧目三十余出。足迹遍及全县各乡镇村庄以及天津市、青皇岛市、内蒙古等地区,平均每年演出200多场次,现该剧团共演出剧目2600余场。 “再不传承下去,评剧就要塌了,我想看着它薪火相传”。 今年60岁的薛彩云说起评剧就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提起评剧的传承和发展,薛彩云说自己心里有些不踏实。拿自己创建的滦州古城评剧团来说,最小的成员38岁,最大的成员已将近70岁,剧团成员的年龄普遍偏高。 而且受到影视、歌曲等现代艺术形式冲击,评剧的受众面也变得相当狭窄,基本上受众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这也是今后评剧在传承和发展上遇到的尖锐挑战。 虽然现实如此,但是薛彩云从没有放弃过评剧演出,团里的30多民成员也都一直和她并肩奋战着,出于对评剧艺术的痴情爱意,薛彩云14年来自筹资金,自费演出,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效益放在第二位,所有的剧团成员也从未有过一丝埋怨,不管演出环境如何,演出效益如何,只要把评剧奉献给观众,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作为一个评剧人,我感到既兴奋又自豪”薛彩云介绍,“今后,在文化强县大潮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滦州评剧会越来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给与滦州评剧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评剧这一文化瑰宝薪火相传”。 |
关键词:滦州古城,评剧,薛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