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唐山频道 >> 唐万象 >> 老呔生活

读乐亭 │ 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的”

来源: 乐亭发布 作者: 2015-03-24 23:29: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这句话得先掰开说:老呔儿,是一方人一群人。过关,指的是过山海关。得儿得儿地,是好、不错、挺美、挺舒坦、挺惬意、挺滋润……再合起来说就是老呔儿一走出山海关,日子就混好了,就发了。后来又有人拿它当了歇后语: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地。

  呔(tai)—词典注释是“说话带外地口音”。它没好意思说那外地口音是“侉”是“怯”。“老呔儿”指的是山海关里边一点、唐山北边一点的简称“昌滦乐”的乐亭、昌黎、滦县三县人,那里人说话又“侉”又“怯”,乐亭两字得念成“唠亭”。我说的是标准普通话,其实我那“侉话”、“怯话”说得挺溜,我就是个“老呔儿”。

  徽商、晋商挺有名气,历史上还有一批“冀商”或称“冀东商人”也曾辉煌小一个世纪。那要追溯到清末民初时代,不是有山东和部分河北人“闯关东”一说吗,那是两腿走路讨生活去的。“昌滦乐”人就守着山海关门前,他们的“闯关东”是套着大车做买卖去的。关外铁器不好,闯到关东的人得穿衣服得要日用品,他们就套上大车给送了去。生意做大了,就套几十甚至上百辆大车送过去,再大了就在关外建了客栈、粮栈、绸缎庄和钱庄,进入民国有的就变成了百货公司和银行。那批“冀商”有一二十万人,几乎控制了东北一半的经济,便被东北人称作了“老呔儿帮”。其中最早发家、发得最大的是乐亭汀流河刘家,成了中国“北方四大家族”之首,今天长春人挖挖历史,会发现第一百货公司曾是他家的。

  “老呔儿”出山海关做生意,是挣了钱的,所以就叫“得儿得儿地”。他们用挣的钱在家乡买了地,家中老小的日子也过得“得儿得儿地”。

  “老呔儿”地区教育水准比较高,历史上出过不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清末民初就有了滦县师范学校、昌黎女子师范学校、昌黎汇文中学、乐亭中学等,乐亭出了个李大钊是人人皆知的,是他介绍了北大毕业的老乡担任乐亭中学校长并在那里建立了冀东第一个党支部的。“老呔儿”地区文化艺术也比较发达,最为有名的是莲花落、大鼓和驴皮影这“三枝花”。那里的莲花落(lao)叫冀东莲花落,后来发展成了评戏,小白玉霜唱的《杨三姐告状》就是滦县莲花落艺人写的滦县发生的事。

  土改了,过关做生意的老呔儿在家乡置的地被分掉,公私合营了,老呔儿在东北和其他地方的买卖被合掉了,“老呔儿”的称呼今日还回旋于人们耳旁,“老呔儿过关得儿得儿地”这句话听着耳生了。

  一条出自燕山的滦河,经承德南下,入渤海之前贯穿了滦县、昌黎、乐亭三县,这地区的人被人称作“老呔儿”。如今,不说其他经济文化风物,你大概听说过滦县的温泉、昌黎的黄金海岸和乐亭的新戴河吧。有了这些,“老呔儿”不过关,也“得儿得儿地”了。(编辑:李晓娜)

关键词:乐亭,生活

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