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唐山频道欢迎您

治理“高考移民”需多途并举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木须虫 2014-12-23 17:30: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600名考生在内蒙古“空挂学籍”,被取消今年参加高考的资格。专家认为,这些“高考移民”损害高考的公正性,应加强户籍、学籍管理,防堵漏洞,杜绝“高考移民”和“虚假学籍”。(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移民”由来已久,动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利用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在一地接受高水平教育,却参加异地高考,利用“比较优势”获取更好位次,增加被好的大学录取的机会。“高考移民”严重损害高考公平,不仅侵占了“移民地”的招生指标,也形成不公平竞争。正是因为如此,异地高考始终都被各地所抵制,使得人口流动随流入地就地高考的诉求被抑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异地高考正在成为制度福利,各地对流动人口就地高考的门槛开始放低,使得带有投机性质异地高考的“高考移民”,出现更肥沃的土壤。种种迹象表明,假借流动人员就地高考,正在成为高考的一种可供寻租的资源。

  比如,内蒙古这些“空挂学籍”的学生,他们的户籍是如何迁入的?他们学籍是如何注册的?学籍空挂的学校又是如何管理的?出现这么多的“高考移民”与异地高考的准入审批、层层把关不严有着必然关系。此外,就读与高考资格的分离,也存在政策方面的漏洞。当下,高考资格是以户籍地为主要依据,各地政策法规无法有效衔接,这也意味着,像在内蒙古“高考移民”的考生,如果投机的途径被堵,原户籍地也无法参加高考。

  类似的问题,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这就要求,在防范“高考移民”的同时,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给每个高中在读学生确定一个“高考地”,在政策上清零,并在程序与规则设计上,作出修补和完善,消除政策的模糊界线,促进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兼容与配套。

  异地高考最本质的要求应当是流动人口就地接受教育。参加异地高考的前提,必然是考生在流入地有连续就读的记录。也就是说,学籍在哪里,学习必须就在哪里,才能取得高考的“门票”。因此,预防“移民高考”关键在于监督的前置和扩权公开,消除信息的“黑障”,推进考生学籍、就读、报考以及录取信息的全方位公开。(木须虫)

关键词:空挂学籍,高考移民,虚假

责任编辑:张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