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唐山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唐山频道>>唐多彩>>文教

《行歌江右》随感:千秋文化诗意解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4-09-14 16:47: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因此,对古典诗词的酷爱,便成为人们自觉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诉求。

  我们把当代人按着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近读史文清《行歌江右》,我为他深谙诗之真髓而惊喜和感佩。江西古称江右,物华天宝、文化深湛、人杰地灵。史文清在《行歌江右》后记中说,“职事所需,足履赣鄱大地”“行历江西山水,考察史迹人文,不禁心旌神摇、魄动魂牵”。我沿着他的足迹,徜徉于新余、萍乡、宜春、鹰潭、赣州、上饶、抚州、九江、吉安、南昌和景德镇的山川名胜之间,每篇玲珑的彩墨山水,都是他所创造的诗歌世界,意境优美、内蕴丰富,令我欣然陶然。

  这里竟然有那么多山,庐山、武功山、黄檗山、明月山、龙虎山、黄岗山、井冈山、云居山、三清山……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妙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古往今来写山写水之作不胜枚举,史文清不满足于描绘意境再现风情,而是站在已知和未知之间,试图去窥探一片充满玄秘机妙的圣境。那里是“薄云揖门春色入,飞云排殿清风翔。鸟鸣经卷润泉水,花放杜鹃散炉香”(《入谒仰山寺》),真是一片不染尘埃的怡乐世界。他以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时间与空间相衔接相衍化,提炼对文化的诗化感觉。

  江西有很多名载青史的书院,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信江书院、叠山书院等,都以名人足迹、先哲传说而著称,如今穿越时间的铅幕,仍拂荡清雅之风,具有历久弥新的典籍意义。作者长于用典,以凝练的语言和鲜活的意象再现先哲风采和诗家富有个性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理想。鹅湖书院在鹅湖山北麓,因以得名,在这里曾有两次“鹅湖之会”,均在南宋淳熙年间,一次是朱熹、陆九渊等四贤讲学;一次是辛弃疾、陈亮等在此共商抗金之事。诗曰“气象群峰护,天眸一水开。鹅湖集会地,今古蕴贤才”(《鹅湖书院感事》)。而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元年,李渤在此隐居而养白鹿,故称白鹿先生,此处周山环谷如朝天洞穴,故名白鹿洞,朱熹在此建院讲学而名播四方,朱熹号紫阳,传说在院中手植桂花,诗称“苍苍古木影,隐隐奔雷鸣。五老邀明月,一灯照宇庭。曾芜白鹿逝,转赖紫阳生。喜看手植桂,秋风香满亭”(《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建在吉安白鹭洲上,传说因李白诗句“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得名,杨万里建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等均出此门,杨万里老迈辞归定居鄱阳,元兵陷城,投水殉国可谓壮哉!诗称“云章存正义,风月自春秋。家国兴亡事,书生千载忧”(《白鹭洲书院》),从他的诗中我们感到昔日英武之风、豪迈之气。

  《行歌江右》用浓墨重彩描绘文化先贤、诗家骚客,或故里、或陵寝、或遗踪,让人惊叹这里真是人杰地灵、文化璀璨。《陶渊明》中写道:“餐菊乐陶然,忘忧天地间。庐山倾眼底,瀑布落樽前。饥至家醪美,耕余醉石眠。”这实在是一种超然物外、心胸恬淡、乐以忘忧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诉求,何尝不让身处激烈竞争、是非萦绕环境中的人们艳羡呢!诗人的多重感慨已融入意象之中。参谒汤显祖墓,他眼前幻化出“湖畔依肩鸳鸟伴,冢头挽臂仙鹤情。牡丹旧梦流光影,丽娘悲歌弦管声”(《汤显祖墓》)。浓郁的悲剧意味和美妙的风韵相交汇,让人重温奇剧《牡丹亭》。众所周知白居易的《琵琶行》与他的《长恨歌》堪称悲剧长诗经典之作,以往文学史家们对《琵琶行》强化其批判意识:“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同时也赞颂白居易的怜悯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然而白居易这位具有强烈男性本真和浪漫情愫的诗人,其心理形态必然含有更多人性意味,在史文清的《琵琶亭》诗中,表现出白居易与之吸引与爱怜的情感微澜:“送客移船把酒吟,隔舱倏见秋波痕。琵琶拨捻玲珑玉,湖海天涯沦落心。纤指飞弹江上月,青衫惹泣断肠人。凝思走笔还伤感,颔首千言着墨勤。”隽永的人性之美,融贯其中。

  《行歌江右》最具文化意韵的是他对千秋文化的诗意解读,对仗工稳而精巧,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陶冶。

  

关键词:行歌江右,千秋文化,诗意

责任编辑: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