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系列之十三——燕山绿色明珠“迁西”
古老的长城,逶迤的燕山,丰饶的滦河,在这里相思相恋,相依相伴,生成了一方热土——中国迁西。迁西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属环海经济圈。迁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而得名。
迁西。王鹏 摄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为肥如、新昌二县地,迁西县青山关旅游区属北平郡。隋开皇六年(536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遂属北平郡卢龙县。唐仍为卢龙县地,属河北道平州。辽代曾于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承安二年(1197年),升孩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亦省入神山县。元初于滦阳县故城置惠州,并省神山县入惠州。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为迁安县地;次年改属津海道,为迁安县地;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迁安县。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兴城、滦河以北地区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兴城、滦河以南地区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此二县在1943年7月前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后改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1945年丰滦迁县改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迁北县,仅二十天又改为迁西办事处。1946年建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1947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故名。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驻兴城)划归河北省,属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并入遵化、迁安二县。1961年7月9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划归唐山市管辖。
迁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岩龄高达36.7亿年的岩石之祖,弥散着混沌初开的神秘感叹;世界最古老的大洋地壳遗迹,昭示着26亿年的沧桑巨变;沉寂7000年的西寨文化遗址,折射出滦河文明的灿烂辉煌。
说起迁西,让人想到闻名内外的迁西板栗。有人说,中国板栗数京东,京东板栗数迁西。走进迁西,便走进了板栗的世界。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的美称,《诗经》、《战国策》、《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都有记载。如今迁西境内100-200年生的大栗树随处可见,新立庄、汉儿庄、栗树湾子等地尚有许多300-500年生老栗树,常胜峪村还生长着明初600年生古栗树,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品质优良的迁西板栗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早在建国前迁西板栗就出口日本。1990年6月,迁西板栗被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林业部、农业部确定为标志产品。199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十大特色区域名牌产品”。
迁西是一座美丽的山城,120万亩茂密的森林,覆盖着全境近60%的秀丽山川;潘家口、大黑汀等近百座水库,倒映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景忠山、五虎山、潘家口、青山关、西寨遗址、水下长城……一处处名山胜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往昔烽火连天的战场,如今已化作八方游客探幽访古的胜地、休闲度假的乐园!
“十二五”期间,迁西县提出要打造一个百姓更富、城市更美、生态更美的迁西,把迁西建成“碧水青山、生态宜居、无处不美、魅力无限”的燕山绿色明珠、唐山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