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背后的教育改革
2014年高考结束后,各省作文命题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纵观各省作文题目,可以发现作文类型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作文,并要求学生自主命题。这些材料作文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都非常广,很多材料还紧扣社会热点,突出人性光辉,要求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和发散的思维去写作。从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背后的教育改革其实已经低调起步。 部分省份作文题目解析 从2014高考各个省份高考作文的实际例子中,我们可以发掘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规律,进而发现高考作文背后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下面截取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并分别就这些命题进行比较专业的分析。 安徽高考作文点评:思想性重于艺术性 安徽省作文“剧本修改谁说了算”与往年的作文命题相比,今年的作文在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上发生了转变。这个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它要求学生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功底,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背诵一些万能、通用的事例,而要锻炼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认真分析和把握题目内涵,才能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章。 北京高考作文点评: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北京作文聚焦老规矩,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新课标I全国卷高考作文点评:倡导的一种非标准答案很有价值 山羊过独木桥的竞技规则是必须有人掉下、有人通过,但是有两个孩子选择抱在一起,转身同时通过,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这个题目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学生能够从题目中学习如何能够真正自主地做独立的公民,而不是被传统的思维禁锢。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这个题目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的价值观。 从高考作文透视教育改革 从高考作文的形式上来看,各个省份倾向考生自主命题的材料作文,或其他开放性作文。从高考作文的内涵来看,题目要求考生拥有现实性开放性的解题思维。总的来说,2014年高考把中心更多地放在了核心价值观上,并且尽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充满创新的思维去解答题目。而高考作文的这种走向,更加凸显了教育改革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首先,高考作文主要还是倡导人性光辉,倡导积极善良的生活态度。大部分省份在选取作文材料时,都倾向比较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材料。学生能够从这些材料中受到熏陶,从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为成为独立的好公民而努力。 其次,高考作文更加贴近现实,有利于培养考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省份都很注重材料与实际生活的融合,要求考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中提炼有用的材料,并且加以思考,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悟。能够鼓励学生写文章更加生活化,并且积极思考。 而且,高考作文提倡开放性思维,死板读书的学生没有优势。很多省份的材料中表现了一种开放、创新、理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需要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就开始锻炼,平时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够发散思维,带着好奇心去探求。传统死读书,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几乎没有优势。 从2014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高考作文更加深入地贯彻了教育改革的观念,侧重对学生进行素质化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考作文的改革还将朝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育改革,价值观 |